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斯大林遮天蔽日下的苏联:早期革命领袖几乎全成了“叛徒”--中国年鉴网
有人总结,列宁创建的党被斯大林消灭了。大清洗完成了苏共的政治大换血。到了1939年,苏共党员干部中,80%是列宁死后才加入苏共的,他们是通过斯大林修改过的历史和各种宣传物品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列宁和斯大林,早期革命领袖几乎全是叛徒。
1934年12月,在莫斯科红场,斯大林(右)和伏罗希洛夫(左)抬着基洛夫的棺椁。“基洛夫之死”被认为是大清洗的导火索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15期,原题为“《烈日灼人》:斯大林遮天蔽日下的苏联”
苏联的大清洗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先例:一个政党将自己一半的成员逮捕,一个政权将自己多数的上层成员处决,一支军队的军官团在和平时期几乎被全部消灭,一个国家的公民看到门外有汽车停下就怀疑自己将被逮捕。它是苏联历史上最恐怖、最黑暗的时期
苏联电影曾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电影流派。苏联解体后,电影事业也遭受重大打击,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度跌入低谷。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着国内秩序的逐渐好转,苏联的天然继承者俄罗斯电影也走上了振兴之路,1994年到1995年,《烈日灼人》在国际上连获大奖,吹响了俄罗斯电影复兴的号角。
红军英雄遭遇被捕枪杀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36年夏天,人们正在享受着“斯大林号”热气球升空六周年纪念的假期,红军师长、战斗英雄科托夫和妻子玛露莎、小女儿娜迪雅来到乡间别墅度假。这座宽敞华贵的洋房是玛露莎父亲、沙俄时期著名音乐家波瑞斯留下的遗产。在午饭之前,一个长发长须、戴着墨镜的人走进别墅。当此人一一摘掉脸上的化装后,人们兴奋地认出他就是波瑞斯昔日的得意门生米迪亚,他离开这个家已经整整十年,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米迪亚借给小姑娘娜迪雅讲故事为由道出了十年来的经历:当年他本打算与心爱的玛露莎结婚,过一种平静的田园生活。可红军的一道指令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要么前往巴黎为苏联进行间谍活动,要么留在国内开始无尽的铁窗生涯。米迪亚为了能够早日回到玛露莎身边而选择了前者,没想到一走就是十年。当他现在来到这本应属于自己的房子时,却发现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米迪亚还揭开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当年下命令让他离开祖国的人正是现在别墅主人、玛露莎的丈夫科托夫!
讲完一切后,米迪亚私下向科托夫透露了此行的真实目的:两个小时后他和其他几个秘密警察将以叛国罪名逮捕科托夫。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科托夫强征他入伍、抢走玛露莎的报复。科托夫确信米迪亚逮捕他只不过是个人仇杀,靠他的声望和他与斯大林的密切关系,秘密警察将永远不敢碰他。
科托夫镇定地处理着剩下的时间,按原先的安排与朋友踢球、接受少先队员的敬礼。两小时后,装满内务人民委员会特工的黑色汽车来了,临走前,科托夫气定神闲地与娜迪雅捉迷藏。在汽车上,科托夫的自信依然不可动摇,他告诉特工们,当晚他就可以给斯大林打电话,特工们敢逮捕他就是在摧毁自己的未来。
然而,当他试图离开黑色汽车,特工们对科托夫饱以老拳,科托夫这才明白了真正要逮捕他的人是谁。汽车前方斯大林的巨幅肖像被气球吊着冉冉升起,遮天蔽日的领袖肖像随风卷曲、变形,看上去狰狞、恐怖。在车上,被打得鲜血淋淋的科托夫留下了眼泪。
回到莫斯科的寓所,米迪亚在浴缸里用剃刀割腕自杀。同时,字幕也透露了科托夫一家的下落:科托夫被捕后不久即遭枪毙;玛露莎被判处十年监禁,死于集中营中;随母亲入狱的娜迪雅现住在黑山共和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56年赫鲁晓夫为科托夫叛国事件平反。
编、导、演: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
《烈日灼人》(另译《毒太阳》)是俄罗斯电影的旗帜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94年的作品,他不但撰写剧本,指导影片,还在片中出演上校科托夫一角,而出演科托夫女儿娜迪雅的则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二女儿娜佳。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一个声名显赫的文学艺术世家,他的父亲——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苏联、俄罗斯国歌的词作者,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米哈尔科夫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著名画家。米哈尔科夫的母亲——娜塔丽亚·冈察洛夫斯卡娅也是作家、诗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米哈尔科夫从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氛围的影响,对文学和艺术有着特殊的偏好。
1976年,米哈尔科夫的第二部故事片《爱情的奴隶》扬名国际。他借此片获得了德黑兰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好莱坞大明星杰克·尼克尔森在看完影片后,将自己的一张照片赠给米哈尔科夫,赠言是“送给影片《爱情的奴隶》的导演,我已成为该片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