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IT >
鲍尔默引领微软维新运动:集体转向到分散突围--国家年鉴(2)
Web的得与失
微软[WeiRuan]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个部门——Windows平台部门(Windows &Windows Live Division)和商业部门(Microsoft Business Division,主要产品[ChanPin]之一是Office)。而在线服务[FuWu]部门(Online Services Division)2010财年亏损23多亿美元,其主要部门产品[ChanPin]包括Bing、MSN、广告和发布工具等。
多数人认为,新时代已经[YiJing]开启多年的今天,Windows和Office应被看成是一个现金流来源,而非收入增长来源。并且,两者取得收入的形式在10年内基本没有变化——版本升级。而随着互联网[HuLianWang]协作办公以及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这两者的重要性应当逐渐衰退。
其实,微软[WeiRuan]对互联网[HuLianWang]的战略染指也是绝对地超前。早在1988年,比尔·盖茨便授意鲍尔默指挥微软[WeiRuan]历史上最伟大的程序员大卫·卡特勒等人,进行了Windows NT的研发,并于1993年面世(Pascal Zachary的《观止》一书曾对此段传奇经历有详细描述)。
比尔·盖茨的意图很明确:微软[WeiRuan]的Dos和Windows系统已经[YiJing]定义了大多数人使用PC的方式,而他将要给诞生半个多世纪的计算机以再次革命——将软件[RuanJian]从硬件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并且将微软[WeiRuan]垄断的桌面疆域扩展到网络,延续微软[WeiRuan]的巨大优势。
微软[WeiRuan]并非没有捕捉到机会。1998年,它就把LinkExchange这个收费搜索的先驱收归麾下。然而还未产生出效益,便将机会拱手让给谷歌。
其实,微软[WeiRuan]在互联网[HuLianWang]业务[YeWu]上所犯的错误和操作系统是一样的——过分强调它与Windows结合的强大功能,而忽略了用户[YongHu]体验和内容创新。而谷歌等互联网[HuLianWang]公司给微软[WeiRuan]带来的根本性冲击,就在于改变了传统软件[RuanJian]产业的生产和发布模式。谷歌的Docs、Zoho和OpenOffice.org等产品[ChanPin]都是Office的免费替代品,而Chrome和大众期盼的Chrome OS是谷歌利用互联网[HuLianWang]继续侵犯微软[WeiRuan]领地的有力武器。
实际上,微软[WeiRuan]自己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2005年,比尔·盖茨和鲍尔默那次著名的“为了一个人而收购整个公司”的事件,就是为了让另一位敏感的科技先知——雷·奥兹来领衔构建微软[WeiRuan]的互联网[HuLianWang]大业。后者也是微软[WeiRuan]历史上仅有的两位首席架构师之一(另一位是比尔·盖茨本人)。
2005年,奥兹在转投微软[WeiRuan]不久后,写下著名的《互联网[HuLianWang]服务[FuWu]时代来临》备忘录,可视为微软[WeiRuan]向互联网[HuLianWang]正式进军的宣言。这份备忘录描述了微软[WeiRuan]需要怎样高举“软件[RuanJian]+服务[FuWu]”这面大旗,才能延续其强盛的地位。包括鲍尔默在内的诸多微软[WeiRuan]员工,都将这份备忘录奉为圭臬。
在奥兹的策略之下,鲍尔默在2005年对微软[WeiRuan]进行了大规模的部门调整。将原有的按照7个产品[ChanPin]线划分的部门归类为平台、商业应用和数字娱乐三大部门。随后,鲍尔默又在微软[WeiRuan]内部建立起了数个与互联网[HuLianWang]有关的子业务[YeWu]部门。
微软[WeiRuan]在布局完成之后,便舍弃了Inktomi和Overture提供的搜索服务[FuWu],推出自己的MSN搜索(后改名为Live搜索)。这应该算作微软[WeiRuan]重新规划互联网[HuLianWang]业务[YeWu]的第一个产品[ChanPin]。几年后,他挖来了同样以搜索和在线广告服务[FuWu]见长的前雅虎公司的高管陆奇执掌在线服务[FuWu]集团,负责新成立的搜索和广告平台集团。
虽然持续亏损,但在线业务[YeWu]仍是微软[WeiRuan]这5年来动作最频繁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盘点,来计算一下微软[WeiRuan]的得失。
微软[WeiRuan]的互联网[HuLianWang]动作主要体现在收购以及收购后的业务[YeWu]整合上。2007年,鲍尔默掷出60亿美元收购市场规模庞大的广告软件[RuanJian]及服务[FuWu]提供商 aQuantive,将aQuantive公司的原班人马变成广告和发布商解决方案集团,为自己的互联网[HuLianWang]广告业务[YeWu],特别是搜索引擎业务[YeWu]探索商业模式。
实践证明,微软[WeiRuan]这次数额仅次于Skype的收购是有远见的。2009年,微软[WeiRuan]在收购雅虎未果之后,推出了崭新的搜索工具Bing。不久之后,便宣布整合Twitter和Facebook,提供实时信息更新搜索。2009年12月,微软[WeiRuan]和雅虎达成协议,为其提供搜索业务[YeWu]。而将微软[WeiRuan]的搜索服务[FuWu]变现的,便是aQuantive强大的广告发布平台。
aQuantive和Bing的合作,直接带来2010财年在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8%,达到19亿美元。
2007年,比aQuantive更重要的一场收购,是鲍尔默签下了一张2.4亿美元的支票付给Facebook,从而收购了这家Web2.0新贵公司1.6%的股权,传闻谷歌之前也竞购了Facebook的股权。此次收购,让鲍尔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家热门社交网站的在线广告。根据协议,微软[WeiRuan]得到了Facebook在美国市场之外的网站条幅广告放置权。这部分市场大约占据了这家社交网站当时近5000万活跃用户[YongHu]中的60%。另一方面,微软[WeiRuan]在2011年之后,就能够得到包括美国本土市场在内的全部相应广告放置权。
比现实利益更重要的是,微软[WeiRuan]通过收购Facebook股份,找到了在互联网[HuLianWang]业务[YeWu]上抗衡谷歌的联合力量——两者在2010年共同推出了在线文档共享网站Docs.com,意图阻击谷歌在在线办公软件[RuanJian]领域的强劲攻势。
其实,正是和Facebook联盟之后,微软[WeiRuan]才有了与谷歌在互联网[HuLianWang]业务[YeWu]上叫板的底气。谷歌宣布Google Buzz计划之后,微软[WeiRuan]破例地主动发表“微词”:“人们并不需要另一个社交网络,他们需要的仅是聚合的方便。而这点我们已经[YiJing]做到——微软[WeiRuan]的Hotmail用户[YongHu]已经[YiJing]在我们2008年同Flickr、Facebook、Twitter和75家其他伙伴的合作中获得了想要的东西。”
2009年,微软[WeiRuan]和Netflix(其创始人兼CEO Reed Hastings如今是微软[WeiRuan]的董事会成员)用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了股份收购,并且让Xbox 360玩家可以享用来自Netflix的免费在线电影。后者的付费用户[YongHu]数在2010年暴增900万,达到2280万,超越了美国所有有线电视公司。Netflix的庞大用户[YongHu]也是微软[WeiRuan]意图拓展的重要广告市场。
不久前,微软[WeiRuan]进行了历史上目前最大手笔的一次收购——85亿美元收购Skype。
有评估机构认为,Skype不值这个价。该公司不仅在2010年亏损700万美元,而且除了免费音频和视频通话系统以外,一直没有开发出增加收入的产品[ChanPin]和新的盈利模式。
然而,若从Skype品牌的角度评估,作为“网络电话”的代名词,Skype的用户[YongHu]数量和增长率都非常诱人。虽然过去8年持续亏损,但其用户[YongHu]数每年增长40%,而且社交功能尤其强大。数据显示,2010年Skype的注册用户[YongHu]从4.71亿增至6.63亿,活跃用户[YongHu]数达到1.7亿。微软[WeiRuan]收购Skype后,可以与Google Voice和Facetime三足鼎立。不但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用户[YongHu]的通话、视频需求,还可以弥补企业级服务[FuWu]Microsoft’s Dynamics CRM中缺失的一环。
“在收购前,我们做了一个计划,列出了我们认为Skype所能带来的价值,以及所有能将Skype产品[ChanPin]与微软[WeiRuan]结合在一起的、有趣的、激动人心的和有价值的特质。我们希望将其与微软[WeiRuan]自己的开发成果相结合,借此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因为,以后语音、视频都有机会进行整合,除了一对一的讨论,群组会议也非常重要。”鲍尔默对《商业价值》兴致勃勃说。“我已经[YiJing]有机会参观了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Palo Alto的Skype创业之初的办公室,以及位于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办公室。他们是一个卓越的团队,拥有与微软[WeiRuan]相同的核心理念、面向工程、面向开发的文化。微软[WeiRuan]和Skype将一起创造更强大的企业,我们将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
总体上来看,微软[WeiRuan]的Web事业进展“得”大于“失”。而在今年年中,Google Wave惨淡收场,Facebook和Twitter强势崛起,苹果在个人用户[YongHu]云计算领域先声夺人——互联网[HuLianWang]服务[FuWu]领域群雄割据,微软[WeiRuan]尚有逐鹿的机会。
虽然aQuantive等棋子尚未充分发挥盈利作用,在线服务[FuWu]部门的亏损还在扩大(微软[WeiRuan]财报将其解释为“收购公司和购买流量所致”),但鲍尔默的互联网[HuLianWang]动作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而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微软[WeiRuan]在线服务[FuWu]部门2010年的收入是22亿美元,虽然只占微软[WeiRuan]总收入的3.5%,但已经[YiJing]是谷歌2010财年收入的7.6%。
“我们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与谷歌竞争的突破性进展。”鲍尔默对《商业价值》说。
鲍尔默的努力没有白费,似乎局势正在朝有利于微软[WeiRuan]的方向发展。
今年5月份,微软[WeiRuan]宣布,Bing将根据Facebook的社交数据库调整搜索结果——不再用一个单独的悬浮面板展示朋友在Facebook上“Like”的内容,而是直接根据“Like”数据对搜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这意味着Facebook的分享体验和Bing的搜索体验,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同时也表明微软[WeiRuan]和Facebook将越走越近——双方从信息匹配、到数据对接,再到算法弥合,不断地精益求精。而Bing与“Like”等按钮的联合,显然步伐大于谷歌的“+1”,足以震撼正在逐渐丧失优势的谷歌,进而推进了微软[WeiRuan]智能搜索的市场地位。“用户[YongHu]需要决策搜索,而不是陷于海量信息的搜索结果”,鲍尔默如是说。此外,微软[WeiRuan]还可以分享Facebook的广告资源。
而从2011年2月份开始,IE7、IE8和IE9用户[YongHu]就已经[YiJing]可以从 Bing 工具栏访问自己的Facebook 账户了。
除了以上的成就之外,微软[WeiRuan]以身作则,包括Exchange、Sharepoing、Dynamics CRM等,都已经[YiJing]在近期实现了在线服务[FuWu]。而即将上市的 Office 365,则会在根本上树立微软[WeiRuan]在线办公的优势地位,与谷歌拉开距离,加快云计算战略的部署。
“云”中的战争
虽然尚未盈利,但显然Web服务[FuWu]是鲍尔默打算长期培育的业务[YeWu],而微软[WeiRuan]所面临的真正急迫挑战,来自于个人操作系统的移动化和企业级服务[FuWu]的云端化。这两个微软[WeiRuan]最核心业务[YeWu]领域的技术进展,直接决定着微软[WeiRuan]近期的业务[YeWu]可持续性。特别是后者,因为云服务[FuWu]意味着用户[YongHu]与操作系统隔离。
其实,互联网[HuLianWang]应用平台与云端服务[FuWu]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鲍尔默很明白,微软[WeiRuan]在互联网[HuLianWang]领域的成功与否,与在云端战略的成功与否关联甚大。谷歌在前者取得领先,而微软[WeiRuan]在后者似乎已经[YiJing]建立起优势。
然而,微软[WeiRuan]要挺进的云端强手云集,它们是IBM、亚马逊、谷歌,以及最近打响个人消费级云服务[FuWu]第一声惊雷的苹果。微软[WeiRuan]要想取得云端战争的胜利并不容易。所以不难理解采访时感觉到的鲍尔默把Office365看得格外重要。在鲍尔默的眼中,它是微软[WeiRuan]核心业务[YeWu]互联网[HuLianWang]化、向云端转型的里程碑。
然而,云服务[FuWu]的概念绝不仅仅是云存储和在线协作。实际上,存储只是底层的技术。基于服务[FuWu]器集群的并行计算,以及针对海量信息搭建结构化数据库,才是各方选手真正较量的地方。
不过,微软[WeiRuan]在云服务[FuWu]方面并不算是先行者。亚马逊、IBM等公司都比它布局得更早。
事实上,微软[WeiRuan]的支持者总是担心比尔·盖茨离开后,这家公司就再没有一个能预知未来技术发展、并加以应对的领袖。
2008年,奥兹主持了微软[WeiRuan]的开发者大会(PDC),并隆重发布了微软[WeiRuan]的云服务[FuWu]基础平台Azure。“今天将是微软[WeiRuan]的转折点。”奥兹在PDC开幕演讲上放言,可以看出他对Azure寄予厚望。在奥兹看来,Azure是自己2005年那篇定调之作的最终体现。微软[WeiRuan]真正承载“软件[RuanJian]+服务[FuWu]”理念的跨世纪产品[ChanPin],是Azure而不是其他。
Azure 平台的最终目的是把微软[WeiRuan]一直在开发的、关系松散的诸多云技术汇聚起来。这些技术包括Live Mesh、身份元系统(Identity MetaSystem)和微软[WeiRuan]在线服务[FuWu]。这些基础架构和应用服务[FuWu]起到了补充Azure 操作系统的作用。
然而,不知是奥兹向鲍尔默妥协的结果,还是奥兹和鲍尔默已达成默契,Azure有着明显的微软[WeiRuan]式产品[ChanPin]烙印。
与竞争对手不同,Azure进一步传递了微软[WeiRuan]的理念:在与客户端软件[RuanJian]配合的情况下,云计算服务[FuWu]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微软[WeiRuan]已经[YiJing]在Azure API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名为Live Mesh的应用,该服务[FuWu]能够将云与客户端电脑中的文件进行同步。简单来说,微软[WeiRuan]的战略就是为用户[YongHu]提供与谷歌云计算服务[FuWu]相同的益处,但又不强迫用户[YongHu]放弃他们已经[YiJing]习惯的传统流程、做法以及所使用的软件[RuanJian]。谷歌认为网络浏览器最终将完全成为客户端,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云中;而鲍尔默认为微软[WeiRuan]依然有机会来充实和加强传统的桌面软件[RuanJian],并且提供服务[FuWu]。
其实,这种区别在Office WebApps和Docs的对比中也十分明显。
硅谷资深观察家,Info World作者Neil McAllister认为,谷歌将浏览器视为各类软件[RuanJian]的最终客户端用户[YongHu]界面,并将云视为所有数据的最终储存地;而鲍尔默和奥兹则认为微软[WeiRuan]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推出相应的服务[FuWu],改进传统桌面软件[RuanJian]。谷歌希望将简单的客户端与强大的应用服务[FuWu]相匹配,鲍尔默和奥兹则希望将丰富的客户端应用与简单的服务[FuWu]相配合。他认为,微软[WeiRuan]并不想在谷歌的“主场”击败谷歌,但鲍尔默却希望让谷歌明白,软件[RuanJian]市场以前是微软[WeiRuan]的地盘,以后仍将属于微软[WeiRuan]。
实际上,奥兹创立的“软件[RuanJian]+服务[FuWu]”的战略概念,本身就与其他各方有明显区别。
根据微软[WeiRuan]CTO办公室成员Donald Ferguson的解释,“软件[RuanJian]+服务[FuWu]”是一把“IT大伞”,综合了很多IT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FuWu](IaaS),平台即服务[FuWu](PaaS),软件[RuanJian]即服务[FuWu](SaaS), 应用即服务[FuWu] (AaaS)。
一业内人士认为,微软[WeiRuan]“软件[RuanJian]+服务[FuWu]”战略的推出,意味着微软[WeiRuan]既没有执著于IBM等的SOA路径,也没有冷落Salesforce.com等的SaaS模式,而是希望在两条道路中都分得一杯羹——既保持现有的收入,又能在未来的主流应用上“插上一脚”。这是鲍尔默一个意味深长,却又雄心勃勃的战略布局。
无论如何,现在定论云端胜负为时尚早。奥兹的未竟事业有待鲍尔默继续发扬光大。
Kuppinger Cole公司的高级分析师Felix Gaehtgens说: “微软[WeiRuan]对Azure 服务[FuWu]平台采取的仍是众所周知的后来居上模式。很明显,作为后来者的微软[WeiRuan]必须吸引开发人员积极使用这个新平台,并且尽快开发出让Azure 大获成功所需的‘杀手级应用’,这样才能后来居上。”显然杀手级应用的希望寄托在了前端工具上,比如Windows 8和WP7之上。
“商业智能、分析、协同办公——我认为所有这些充满市场机遇的创新领域,都可以为我们所用。”鲍尔默对《商业价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