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教育 >
补锅盆助贫 退休工程师13年添15“儿女”--中国年鉴
昨日一大早,75岁的退休工程师张智就带着自己[ZiJi]的“家伙式儿”出了门。十几分钟后,他来到了(石家庄)信达花园小区,开始为居民们修锅、补盆。
一个[YiGe]退休工程师怎么成了补锅匠呢?有认识他的人经常这样问他。对此,张智总是笑着说:“因为家里的孩子[HaiZi]多,我得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啊。”
张智口中的孩子[HaiZi],其实是他资助[ZiZhu]的15名贫困[PinKun]学生[XueSheng],从1988年至今,平均每年他都要多一个[YiGe]“儿女”。他和老伴儿的退休金并不宽裕,所以他就开发了补锅、卖脸谱[LianPu]、挖野菜等“副业”筹集善款,来帮助贫困[PinKun]学生[XueSheng]。
13年添了15个“儿女”
1994年,张智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退休。1998年1月,报纸上刊登的认捐贫困[PinKun]学生[XueSheng]的报道吸引了他的目光,在十几个学生[XueSheng]中,行唐县的付伟引起了他的注意。
付伟两岁时失去父亲,随后母亲改嫁,一直靠远房亲戚和乡亲们照顾。“这孩子[HaiZi]太不容易了。”张智一阵心酸,他当即带着衣服、床单、学习用具等物品赶到行唐。看到付伟很有灵气,他便接回家中管吃管住。就这样,除了亲生儿子外,张智又添了一个[YiGe]“儿子”。
从1998年开始,张智每年都从报纸上找一名媒体报道的贫困[PinKun]孩子[HaiZi]进行资助[ZiZhu]。石龙刚、韩阳慧、韩彦伟、常永哲、张学友等14名贫困[PinKun]孩子[HaiZi],也陆续成了他的“儿女”。
修锅补盆筹善款
1998年那年,张智一下子资助[ZiZhu]了付伟和石龙刚两个孩子[HaiZi],而这一年,他的儿子正读大学,也需要用钱。当时每月只有570元退休金的张智,感到有些吃力。
做京剧脸谱[LianPu]、捏泥人一直是张智的业余爱好,为了挣些“外快”做慈善[CiShan],他把爱好变成了“副业”,开始在街头摆摊售卖脸谱[LianPu]和泥人。有一段时间,脸谱[LianPu]生意不好做,他便骑一个[YiGe]多小时自行车到南高基附近挖荠菜卖,十几天赚了三四百块钱,都给了资助[ZiZhu]的孩子[HaiZi]。
后来,张智又学会了修锅补盆。“刚开始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怎么说我也是个退休工程师。可后来想一想,挣钱也是为了做善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张智说,靠这些“副业”的补贴,自己[ZiJi]的慈善[CiShan]事业得以坚持了下来。
助学、助残成了“瘾”
每年都要认一个[YiGe]“儿女”,结一家“亲”,这是张智给自己[ZiJi]定下的任务,他笑称自己[ZiJi]是上了“瘾”。
他资助[ZiZhu]的15个孩子[HaiZi],大部分是石家庄市(县)的,还有几名是保定、邢台的,是张智通过亲朋好友结识的。除了资助[ZiZhu]贫困[PinKun]学生[XueSheng]外,张智还将爱心扩展到助残、助孤等慈善[CiShan]事业中。
十几年来,在助学、助残、助老上花了多少钱,张智根本记不起来了。“我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觉得根本没必要记,做善事嘛。”张智说,农村孩子[HaiZi]上学便宜,那时候每个学期送去五六百元就完全够用了,后来越来越多,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就更是没数,经常是一包包送过去。
助人为乐颐养天年
“虽然我平时叫张伯伯,可在我心里他像爸爸一样。”行唐县龙州镇石段庄村的石龙刚说,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拉扯着他和哥哥妹妹,因家境太困难面临辍学时,张伯伯出现了,他让兄妹三人收回辍学的念头,供他们读书,毕业后又为哥哥、妹妹的工作奔走。“在张伯伯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人摆脱了困境,现在生活得很好。我以后也要多做善事,回报社会。”
“很多人觉得,吃好、穿好就是颐养天年,可我觉得,有爱心、乐奉献才是真正的颐养天年。”张智说,他相信有很多跟自己[ZiJi]想法相同的人,坚信助人为乐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