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教育 >

民调:84.7%受访者确认“网络围观”现象普遍--中国年鉴网

     民调:84.7%受访者确认“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现象普遍
  72.9%的人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会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力量;
  73.0%的人担心“围观[WeiGuan]”容易被利用达到炒作目的
民调:84.7%受访者确认“网络围观”现象普遍--中国年鉴网
漫画:ysc

  近来发生的网络[WangLuo]热点事件,自称“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爱好者”的李言一个都没错过。李言是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逛论坛、发帖,与网友讨论热点问题。现在,他已拥有国内多个知名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的账号,每天花在“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上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现象迅速流行起来。“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的典型特征,是众多网友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渠道,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75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4.7%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现象普遍,其中,29.0%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受访者中,“80后”占44.0%,“70后”占36.5%。88.7%的人表示自己参与过“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


  “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为何流行

  李言告诉记者,对他来说,参与“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对公共事件发言的权利。在‘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时发帖、跟帖、转发,哪怕只回复一个‘顶’字,都是在发表意见,行使权利。”

  “网络[WangLuo]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围观[WeiGuan]’的网友彼此陌生,许多平时不好说的话就能说出来,而且不用太担心后果。”李言说。

  但在北京市某事业单位员工陈丹看来,参与“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并没有太大意义。她认为,跟不跟帖、转不转发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太大作用。多数“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者”都是为了跟风、看热闹。“鲁迅曾说,很多国人喜欢伸长脖子看热闹,这种说法用在大多数‘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者’身上也不为过。”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流行的两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喜欢看热闹”(64.9%)和“表达意愿强烈”(62.0%)。其他原因还有:“从众心理驱使”(56.5%)、“好奇、八卦心理驱使”(54.4%)、“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不需要负责任”(32.9%)等。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玉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本质上看,“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与人们在现实中进行的讨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网络[WangLuo]作为一个虚拟、快捷、广覆盖的平台,往往能使一些发生在小范围内的事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最终可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挺劭认为,当前许多“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爱好者”将“围观[WeiGuan]”视为一种宣泄对现实世界不满的途径。“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现在能引起大范围‘围观[WeiGuan]’的,基本都是一些与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主题相关的事件。可见,大多数‘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者’指向的,其实都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希望通过‘围观[WeiGuan]’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68.0%的人建议加强网络[WangLuo]立法

  自“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流行以来,社会上对其利弊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支持者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是民意的体现,能形成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甚至有人称“围观[WeiGuan]改变中国”;反对者则担心,“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可能成为散播虚假信息与不良情绪的平台,过度围观[WeiGuan]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一些“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者”还容易被“五毛党”、“网络[WangLuo]水军”利用。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在“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的利弊观点上同样存在明显分歧。28.3%的人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利大于弊,21.7%的人认为弊大于利,25.0%的人觉得利弊相当,另有24.9%的人表示“不好说”。

  具体而言,受访者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可能带来的积极后果有:“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72.9%)、“给老百姓更多的说话机会”(57.1%)、“爱心传递式的围观[WeiGuan]可以集众多网友之力帮助他人”(45.5%)。

  而“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的消极后果有:“容易被利用达到炒作目的”(73.0%)、“容易传播不良情绪”(50.4%)、"五毛党’众多,冒充公众意见”(36.7%)、“过度围观[WeiGuan]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35.6%)。

  郭玉锦认为,“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的积极意义明显,它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表达意见、参与公众事件的平台。但它也存在两大缺点,首先是在“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中,一些网友可能会比较情绪化,容易走极端;其次是部分“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者”容易被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人利用,产生虚假的民意。“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进行一定的管理。”

  他认为,对于“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网站管理者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对于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网站管理者有警示、协助核实和澄清的义务。即使由于发帖量大等原因难以完全核实,网站管理者也应该在显眼的地方标出“请大家理性对待”之类的提示性语言,提醒网友理性“围观[WeiGuan]”。

  “管理好‘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的关键,在于让参与者了解事件真相,让他们在事实面前做出判断、发表观点。现在有很多个人或单位,一旦自己的事情被‘围观[WeiGuan]’,第一反应就是藏着掖着。 ‘围观[WeiGuan]者’的讨论就只能陷入猜测和想象之中,会比较情绪化,容易失控。”朱挺劭说。

  郭玉锦也认为,对于被“围观[WeiGuan]”的事件,我们不应简单封杀,应积极对待,理性、客观地阐明事实。

  如何规范“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调查中,有68.0%的人建议,“加强网络[WangLuo]立法,区分正当‘围观[WeiGuan]’与不正当‘围观[WeiGuan]";63.0%的人表示要“增强公众教育”;59.1%的人提出要“严惩‘五毛党’,避免歪曲民意”;47.6%的人表示“网站应对不正当‘围观[WeiGuan]’负责”;45.0%的人表示“当事人应及时回应问题”。仅有8.7%的人觉得“网络[WangLuo]围观[WeiGuan]”没有问题,不需要规范。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