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粤北客家人清明前后食艾糍辟邪祛病--中国年鉴网

  

  中新社韶关4月3日电 题:粤北客家人[KeJiaRen]清明[QingMing]前后食艾糍辟邪祛病

  中新社记者 李凌

  清明[QingMing]时节雨纷纷,又到吃艾好季节。清明[QingMing]期间除了扫墓祭祖[JiZu]、缅怀先辈外,生活在广东北部地区的客家人[KeJiaRen]还一直流传着吃艾糍的传统习俗,相传吃了新鲜艾草和糯米做成的艾糍不但可以[KeYi]避邪,还能长年百病不侵。

  广东人最为重视清明[QingMing]祭祖[JiZu],每到这个时节,那些离乡远走海外或中国其他城市的人们都会回乡扫墓。而在粤北地区各家先人的墓穴前,祭奠的贡品除了“祭祖[JiZu]金猪”这一广东人祭祖[JiZu]必备之物外,艾糍亦是不可或缺。

  生长在韶关的刘大妈[DaMa]今年已经70多岁了,她说,清明[QingMing]前后摘艾草、做艾糍是粤北客家人[KeJiaRen]多年的习俗,每年清明[QingMing]她都会亲手做上好几笼糯软清香的艾糍,让儿孙们好好解馋。

  据刘大妈[DaMa]介绍,艾糍一般分咸香和清甜两种。做艾糍成本低,但费心思费时间,先要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烧沸,捞出去水剁碎,与糯米粉混合碾压成一块块薄皮,再加馅捏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最爱吃的还是从香港回来‘拜山’的大儿子,在家吃了不算,每次回去时还要带上二、三十个,说这是给香港朋友带的最受欢迎的手信。”刘大妈[DaMa]得意地说。

  “金猪寓意红皮赤壮、鸿图大展,在祭祖[JiZu]时成为首要祭品主要是图个吉利,其实艾糍才更受大家欢迎。”刘大妈[DaMa]的孙女刘子君告诉记者。

  刘子君说,每年拜祭结束后,家人都会分食贡品,大人就会叮嘱一定要吃多点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可油腻的金猪谁吃得下,大家都会抢着吃艾糍。

  “碧绿软绵的艾糍是用野菜做的,含很多纤维,所以吃多两个也不担心会长胖,而且我嫲嫲(奶奶)说还能辟邪祛病呢!”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子君和大多数90后一样爱美。

  艾糍是否真的能“避邪”这个谁也不能保证,不过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说法。但艾糍可以[KeYi]暖胃,而艾草本身是一种草药,有芳香化湿的作用,对于在清明[QingMing]这个氤氲漫天的季节、特别是在湿气严重的广东,确实可以[KeYi]起到预防感冒等传染病的作用。

  在韶关,客家人[KeJiaRen]还会在拜祭先人时踏青采摘艾草,回家后,先选择大枝的挂在大门两边辟邪,剩下的煲水洗澡。“据说这段时间的艾草水可以[KeYi]祛除风湿、医治疥疮。”刘大妈[DaMa]如是说。(完)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