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平凉牛奶中毒事件调查:监管风暴下的奶业盲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从农村来甘肃省平凉市打工的余宏福夫妇租住在新民北路,两口子给1岁半的女儿余小梅订购每天一斤散装牛奶[NiuNai]。4月7日早晨,喝完牛奶[NiuNai]后的小梅脸青嘴紫,口吐白沫,送往医院时已气绝身亡。
余宏福的妻子紧紧抱着女儿的遗体不肯放手,此情此景,使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发生在平凉的这起牛奶[NiuNai]中毒事件[ShiJian],共导致39名中毒患者被送治,其中3名不到两岁的婴幼儿死亡。后经证实,这是一起投毒案件。
近年来一直被中毒事件[ShiJian]和有毒丑闻所困扰的中国奶业,再次被拉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监管[JianGuan]风暴”后集体失声
在三聚氰胺事件[ShiJian]、激素门、皮革奶等事件[ShiJian]接连发生后,2010年底,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共同下发《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QiYe])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乳制品生产企业[QiYe]进行重新审核,并发放生产许可证。
在这场“监管[JianGuan]风暴”下,甘肃41家规模乳制品生产企业[QiYe]中有13家主动出局,只有27家企业[QiYe]符合申报条件。4月2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审核结果,只有21户企业[QiYe]过关,其余4家企业[QiYe]需要进一步审核,2家企业[QiYe]被撤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新的监管[JianGuan]措施下,半数企业[QiYe]惨遭淘汰。与此同时,从4月1日开始,甘肃省工商局开始按照有关部门[BuMen]的要求,启动了对乳制品分类单项审核和管理的新制度。
按照工商部门[BuMen]的安排,凡从事乳制品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BuMen]申领相应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今年8月1日起,工商部门[BuMen]将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逐户对乳制品经营者进行登记,建立监管[JianGuan]档案,凡食品经营者所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没有乳制品标注项目而继续销售乳制品的,一律依法查处。
对此,甘肃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孟宪政认为:“乳业新规的出台,将对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起到积极作用。奶业安全已不再是简单的企业[QiYe]行为了,而是国家战略!对甘肃乳企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豪言犹在耳边,5天之后,平凉毒奶事件[ShiJian]事发。曾经发起“监管[JianGuan]风暴”的当地有关部门[BuMen]集体失声,未对此次事件[ShiJian]发表任何公开意见。
根据国家《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JianGuan]由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食药监督和卫生主管等五个部门[BuMen]共同依照职权负责。在平凉毒奶事件[ShiJian]发生后,有舆论惊呼:五大部门[BuMen]为何管不好一瓶奶?
“爱恨交织”的散装奶
按照我国《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生牛奶[NiuNai]禁止上市销售,主要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牛奶[NiuNai]的污染。但是,国产奶曾曝光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事件[ShiJian],洋奶粉又频频涨价且多有造假,对于余宏福夫妇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为待乳的幼儿选一瓶“放心奶”真是件难事。为此,他们选择了送到家门口的散装奶。
这种散装奶在一些居民的心目中,虽然存在质量未经检验、没有灭菌环节等先天缺陷,但奶源新鲜,烧开后奶香扑鼻,确实有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据了解,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一些中小城市的街头,这种散装奶拥有长期固定的消费人群。
4月7日晚8点,奶牛养殖户马文选骑着一辆三轮车,拖着两桶牛奶[NiuNai]来了。余宏福拿了一张盖有“马文选印”的一斤牛奶[NiuNai]票走出去,用喝完的饮料瓶装了两瓶。余宏福订购马文选的牛奶[NiuNai]时间并不长,通常是一次性购买20斤奶票,然后凭票每天取奶。
据说,马文选家的牛奶[NiuNai]口碑不错,常年订户有上百家,他一天送两次奶。
但是这一次,喝下马文选的鲜奶后,多人中毒。事后按照警方提供的调查结论:这是一起同业恶性竞争引发的投毒事件[ShiJian],犯罪嫌疑人吴某、马某夫妇先后两次对同一院农户马文选配送的牛奶[NiuNai]投放亚硝酸盐。
事发后,当地政府部门[BuMen]张贴了不许销售散装鲜牛奶[NiuNai]的“禁令”,众多奶农无奈地将新产的鲜奶泼洒在荒地上,许多居民面对地上白花花的鲜奶飘出的奶香味深感可惜。
奶业监管[JianGuan]盲区
按照目前警方侦查的结论,平凉毒奶事件[ShiJian]是一起偶发的恶性案件。但是,这个结论却未能打消公众的疑虑,事发一周后舆论的追问仍在继续。
有记者曾对涉及监管[JianGuan]的当地五大部门[BuMen]进行了采访,得到的答复是:质量监督局认为“牛奶[NiuNai]没经过任何加工,直接将牛奶[NiuNai]挤出来以后面对消费者,质量监督部门[BuMen]就没有监管[JianGuan]的环节”;食药监督管理局认为“进入酒店的才管,百姓家庭餐桌上的牛奶[NiuNai]不属于监管[JianGuan]范围”;卫生局认为“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日常监管[JianGuan]是按环节由各职能部门[BuMen]监管[JianGuan]的”;工商局认为“如果上市销售的,属于流通领域的,是工商局的职责。牛奶[NiuNai]中毒事件[ShiJian]的发生,可能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农牧部门[BuMen]认为“分散农户饲养畜禽这一块,目前并未实行许可制,发了证的才能够取缔,没有发证的不能监管[JianGuan]”。
记者了解到,平凉有500多家奶牛养殖户,99%是农户分散养殖,集体养殖仅有2家。散装鲜牛奶[NiuNai]的“禁令”,意味着分散养殖户将面临集体停业的“厄运”,但是假如当初监管[JianGuan]部门[BuMen]工作到位,毒奶事件[ShiJian]以及随后的集体停业是否能够避免呢?
平凉市直某单位的一名退休干部,早在6年前就向省内的多家媒体投书,呼吁加强“鲜奶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他当时调查发现:由于奶牛户增多,相互之间压价、掺假成风,市民吃的牛奶[NiuNai]很难保证质量,有时候为了吃上放心牛奶[NiuNai],只好购上几十元奶票,“可送着送着就找不见人了”。
在这位退休干部看来,政府监管[JianGuan]部门[BuMen]完全可以“走出办公室”,在城郊和居民区设立监管[JianGuan]站(点),对当日的鲜奶进行检测,为合格鲜奶贴上“准售标签”,为市民的“放心奶”把关。但是,这样的呼吁却未引起有关部门[BuMen]的回应。(记者 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