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媒体称应避免让中国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中国年鉴网
编者按:自然[ZiRan]并不只是一个任人类索取的资源集合体,同时还是人类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的源泉,想象力的终极,科学的无穷尽。对自然[ZiRan]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缘于内心的本能。追求与自然[ZiRan]的和谐亲近,探索自然[ZiRan]的博大与奥秘,也是孩子[HaiZi]们应有的“福利”。
大自然[ZiRan]对于儿童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儿童的成长和大自然[ZiRan]完全割裂会造成什么后果?如何补救?“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ZiRan]之友”环境教育负责人胡卉哲愿就此话题和广大家长、教师进行讨论。
什么是“自然[ZiRan]缺失症”
所谓自然[ZiRan]缺失症,其实并不是一个医学名词,而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ZiRan]的完全割裂。虽然词是新词,但是对于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来说,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比如城里的孩子[HaiZi]背过《悯农》,却没见过农民;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分不清五谷,辨不出花草,认不出飞鸟走兽。但人们提到这些事情,却往往只是感慨而已,似乎也默认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逆的趋势:一代比一代生活得更好,无需和自然[ZiRan]打交道了。
但是理查德•洛夫用“自然[ZiRan]缺失症”这样似乎耸人听闻的词来告诉公众,这并不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情。因为自然[ZiRan]并不只是一个任人类索取的资源集合体,同时也是人类生存所依的力量,是一切美的源泉,想象力的终极,科学的无穷尽。和自然[ZiRan]断裂,不仅会让下一代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生病——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如同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ZiRan]缺失症儿童》中指出的,“孩子[HaiZi]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ZiRan]的接触”。书中引用的很多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与自然[ZiRan]的接触,没有在自然[ZiRan]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孩子[HaiZi]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
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的观点则更为痛切:“如果孩子[HaiZi]们从没有被自然[ZiRan]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如果孩子[HaiZi]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ZiRan]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HaiZi]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笔者在“自然[ZiRan]之友”从事环境教育时接触过一些城乡儿童,非常明显的是,往往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HaiZi]更加见多识广,口才更出众,显得更聪明自信,但也更容易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变得暴躁。比如有的孩子[HaiZi]会整段整段地讲述他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有对北极熊的担忧,确实挺有见地。但如果请他观察一下临近树上的小鸟,他却无法静下心来寻找。
有时候,当我们把孩子[HaiZi]带到林地,请他们去数数周围有多少种颜色的时候,很多孩子[HaiZi]会兴奋地散开跑远。但有的孩子[HaiZi]却会拿着笔站在原地,既不走也不看,埋头写下红色、绿色、紫色、棕色……其实他写的只是他理解的颜色的概念。他就站在自然[ZiRan]当中,但没想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确认。
这些,不都是“自然[ZiRan]缺失症”的症状吗?孩子[HaiZi]们过于依赖自己大脑里的信息和成年人灌输的概念,但对由身体五感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却渐渐变得“接收无能”了。更不用说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的诱惑,让孩子[HaiZi]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样的孩子[HaiZi]真的到了自然[ZiRan]中,反而变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自处,只想赶紧回到“有电源插头”的屋里。您身边有这样的孩子[HaiZi]吗?
为什么会有“自然[ZiRan]缺失症”
其实对于现在的成年人,小时候与自然[ZiRan]接触的经验并不会少。那时候谁会觉得自己需要“重返自然[ZiRan]”呢,谁又会想到还能得“自然[ZiRan]缺失症”呢?因为我们随时都与自然[ZiRan]共处。且不说农村,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我们小时候离乡村或荒野的距离也并不远。不论是胡同平房,还是楼房大院,常有浓阴遮蔽,到处可见野草生长的“百草园”,出城不远就有菜地、水塘或河沟。树枝、草棍、昆虫、土疙瘩都是我们的玩具,房前屋后的荒地就是游乐场。我们就在自然[ZiRan]的包围中玩耍,直到长大成人,发现我们居住的城市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
“自然[ZiRan]缺失症”是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结果。今天的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提供给孩子[HaiZi]的“野地”却越来越少了,往往出了家门就是马路和水泥地,仅存的绿地也带上了太多人工化的痕迹:花草都被修剪整齐,野花野草都被赶尽杀绝。
或许,没有任何地方会一成不变,希望家乡永葆原貌只是一种桃花源式的幻想。但城市化的结果,肯定不是简单地“发展城市”,而是要让人们享受到社会文明的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城市,本就应当让生活更美好。这里面肯定也应包括生机勃勃的自然[ZiRan]空间,多样化的生活形态,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宜居城市”吧。
“自然[ZiRan]缺失症”能治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其实“自然[ZiRan]缺失症”一点都不难治,只要走出屋门,来到户外,大自然[ZiRan]自有其强大安心的力量,让躁动的心灵变得平静沉稳。玩泥巴,跳水洼,捡石头,听鸟叫,跑、跳、追……甚至什么都不做,一切交给自然[ZiRan]就好。
要让孩子[HaiZi]对“自然[ZiRan]缺失症”说不,还需要家长的用心和爱护。第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如果家长本人就是亲近自然[ZiRan],热爱山野的人,孩子[HaiZi]自然[ZiRan]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喜悦和兴奋。如果家长本身就很“宅男宅女”,就不要奇怪自己的小孩也变成个不爱出门的“宅孩子[HaiZi]”。
第二,鼓励和支持孩子[HaiZi]的“探险”。给孩子[HaiZi]相应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在自然[ZiRan]中体验。可能在家长看来,孩子[HaiZi]只是在翻来覆去地弄那颗石子,或者不停地挖一个泥坑,或者只是把草叶捏来捏去,看上去没什么“建设性”,但其实这正是孩子[HaiZi]自我学习和认知的开端。要知道,在自然[ZiRan]中遍布着“活动零件”,比如石头、树叶、草棍,看似简单,但却比人工设计的遥控汽车、飞机更能激发想象和创造力。
第三,不要让孩子[HaiZi]恐惧自然[ZiRan]。说来奇怪,很多家长都同意让孩子[HaiZi]多接触自然[ZiRan],但如果被问到“您愿意让孩子[HaiZi]坐在土地上吗?爬树?在水塘边丢石头?跳进水洼?玩泥巴”时,很多家长会犹豫不决,有人会说“土壤是脏的,里面有细菌”。其实除去一些必要的安全考量,很多顾虑都是不必要的。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家长都是爱自然[ZiRan]的人,他们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和尝试,希望能把对自然[ZiRan]的爱也传达给自己的孩子[HaiZi]。面对不可阻挡的城市化,也许我们依然有可能作出自己的选择。对自然[ZiRan]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缘于内心的本能。追求与自然[ZiRan]的和谐亲近,探索自然[ZiRan]的博大与奥秘,也是孩子[HaiZi]们应有的“福利”。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和我们一同努力,不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6期/ 胡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