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女医生坚守麻风医院33年 坦言曾因闲话打退堂鼓--中国年鉴

   女医生[YiSheng]坚守麻风医院[YiYuan]33年 坦言曾因闲话打退堂鼓 冯凤荣给病人[BingRen]检查伤口

  女承父业妙龄女子成了“麻风医生[YiSheng]”

  石马岭医院[YiYuan]位于儋州市大成至王五的公路旁,离王五镇墟还有八九公里。在一家养猪场大门旁有一条水泥路面的林荫小道,这就是通往石马岭医院[YiYuan]的唯一道路。

  11月6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这里,沿着这条水泥路走几百米,三排白色的平房展现在眼前,俨然一个清幽的小村落,周围则散落着很多旧瓦房。在房屋前,三五名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抽着水烟、聊着天,不时还讲讲彩码。

  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大妈在给一名老大爷上药,老大爷的左手臂有多处溃疡,“要按时擦药,洗手时要注意伤口,”大妈一边上药,一边叮嘱老大爷。

  她就是石马岭医院[YiYuan]唯一的医生[YiSheng]冯凤荣。“上面刚发了药包,我在教他们自己[ZiJi]护理伤口,”冯凤荣笑着说。

  在符广基的家门口,冯凤荣端来了一盆水,“把脚放里面。”55岁的符广基听话地把脚放进了装有热水的盆里,开始泡脚。冯凤荣说,“麻风病人[BingRen]患病后,他四肢的神经可能坏死,泡热水有助于病人[BingRen]脚部的血液循环。”泡了一会,冯凤荣拿出了一瓶白凡士林,擦抹符广基的脚。

  在进入石马岭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30多年来,给麻风病人[BingRen]上药做护理是冯凤荣的工作[GongZuo],几乎天天如此。

  1979年底,刚满20岁、高中毕业的冯凤荣第一次走进了石马岭医院[YiYuan],成为医院[YiYuan]的职工。此时,她的父亲[FuQin]冯家庚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7年。父亲[FuQin]是一名医生[YiSheng],1962年进入该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后来当上了院长。

  冯凤荣进入医院[YiYuan]的第一份工作[GongZuo]是放映员,晚上给病人[BingRen]和医务人员放电影。后来医院[YiYuan]买了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她成为拖拉机司机。直到1985年,她被公派到卫生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回来,正式成为一名治疗麻风病的医生[YiSheng]。

  病人[BingRen]病症旁人闲话曾让她打退堂鼓

  麻风病人[BingRen]跟别的病人[BingRen]不一样,病情严重时其病症体现为:肌肉溃疡腐烂,手脚趾萎缩或断裂,鼻梁塌陷,眼珠突出等,病人[BingRen]显得“面目狰狞,不忍睟看”。

  “当时年纪也小,看到这些病人[BingRen],有点害怕”,冯凤荣说。此外,由于医院[YiYuan]处在荒山野岭之间,没水没电,到了晚上漆黑一片。只有山风和不知名的动物不断地在嚎叫,让她感到十分孤独和害怕,虽然父亲[FuQin]也在医院[YiYuan]住着。

  而让她受不了的还有来自旁人的歧视与嘲笑。“一个女孩子,做什么不好,偏偏去照顾这些‘麻疯子’”,一些人则直接骂她是“麻风仔”。如今,再说起这个话题,冯凤荣已经显得很坦然,然而在当时,冯凤荣心里充满了矛盾,每个月工资就这么低,才25块钱,还要受人歧视。于是上班不到三个月,她便打退堂鼓了,“我当时就跑回了家,不想干了。”

  看到她不肯去上班,母亲便劝她说,这可是个好工作[GongZuo]呢,吃公家饭总比在家闲着强,不能象妈妈那样错过机会后,就后悔了。

  是坚持还是放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有点想回去工作[GongZuo]了。

  而让她最后坚定决心返回麻风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的是父亲[FuQin]冯家庚。“当时父亲[FuQin]就是专门治疗麻风病的,在看出我的担心后,父亲[FuQin]开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麻风病菌天生是有免疫力的,一般的接触不会被传染。”冯凤荣说。在父亲[FuQin]的影响下,她慢慢适应了,不再害怕麻风病人[BingRen]。

  身处在这种特殊的地方,从事着别人难以理解的职业,冯凤荣的终身大事是否受了影响?冯凤荣笑着说,她是谈了对象以后才进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的,后来男朋友知道后没有反对,两人顺顺利利地结了婚,生儿育女。

  视病人[BingRen]为亲人守护病人[BingRen]一生

  当了5年的电影放映员和拖拉机司机后,医院[YiYuan]决定派她去卫校学医,转行当医生[YiSheng]。虽然不再害怕病人[BingRen]的病症,但有时病人[BingRen]无理的谩骂仍常让她感到十分委屈。

  “刚开始一些病人[BingRen]犯病的时候,我给他们治疗,可能是由于长期病痛心情不好的缘故,经常无故谩骂和嘲笑我,说的话十分难听。那时候我感到十分委屈,为什么我这样照顾你们,你们还骂我?”冯凤荣回忆说。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冯凤荣对麻风病人[BingRen]的护理和照顾,她通过自己[ZiJi]的爱心和热情,慢慢赢得了病人[BingRen]们的尊敬和感激。

  在冯凤荣办公桌的抽屉里,摞了一叠发黄的本子,最上面的本子封皮上写着“吴卓坤”。翻开,本子第一页上的记载是:1996年1月5日,处方:四环素、川贝枇杷露……

  “吴卓坤的病很严重,双手的手指没了,双脚也都截了肢。”冯凤荣说。这个本子记录的是吴卓坤在医院[YiYuan]看病时,每天的用药情况。本子的最后一页上写着:2004年12月5日早上5:30,死亡。

  吴卓坤老人是患胃癌去世的,那天早晨,老人去世前连喊痛的力气都没有了,走的时候很安静。现在回想起来,冯凤荣依然感到有些难受,“这些人去世的时候,没有一名亲人在身边,很可怜。”

  吴卓坤的后事也是冯凤荣一手操办的,“我从进医院[YiYuan]开始,他就住在医院[YiYuan]了,我给他看病,也看了16年,16年的朝夕相处,仿佛成了自己[ZiJi]的家人一样。”

  像记载吴卓坤病情的本子,冯风荣一共还有27本。“看到这些本子,我就想起他们,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在这里,我得照顾他们,负责到底。”33年来,自己[ZiJi]到底亲手送走了多少名在麻风医院[YiYuan]生老病死的麻风病人[BingRen],冯凤荣也记不清了,“每一个病人[BingRen]的离开,我都很难受,好像走的是自己[ZiJi]的亲人一般。”

  病人[BingRen]把她当贴心人大事小事都告诉她

  冯凤荣把病人[BingRen]当作自己[ZiJi]的亲人一样看待,病人[BingRen]们更是如此。

  对于冯凤荣的照顾和护理,麻风病人[BingRen]们心存感激的同时,大多已习以为常,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她已融入到自己[ZiJi]的生活里,是一位比亲人还要亲的人。

  1976年就来到麻风医院[YiYuan]的吴淑花,跟冯凤荣差不多年纪,她说,她和冯凤荣年纪相仿,由于在麻风村里,也没有太多的人可以交往,所以两人就成了好姐妹,她有什么烦恼事都跟冯凤荣说,家里有了什么喜事也会告诉冯凤荣。

  因此,吴淑花在“麻风村”里结婚生子,孩子上学、当兵,这些,冯凤荣一直都是见证人。

  “我们有伤风感冒什么的,就直接找她,”吴大妈说。

  “要是冯医生[YiSheng]不在这里了,回家了呢?”

  听到记者这个问题,吴大妈感到很奇怪,“不在这里,就打电话呗,一打电话,她就过来了。”

  冯凤荣住在王五镇上,“麻风村”里还有11名病人[BingRen],她每隔1天都要从王五镇上赶到医院[YiYuan],给老人们检查身体、消毒、打针、开药。这11名病人[BingRen]的麻风病虽然早已治愈,但大多数都有身体畸残,行动不便,关节疼痛、胃疼、感冒等病痛时有发生。冯凤荣一来,就忙个不停,闲下来时,又去帮独身的老人做做家务,跟大家聊聊家常事。

  父亲[FuQin]为麻风病操劳一生成她坚守动力

  从1979年底进入麻风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到现在,33年的光阴,将冯凤荣从一名妙龄少女打磨成掉了几颗牙齿的农家大妈。她说,如果不是父亲[FuQin],她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

  冯凤荣的父亲[FuQin]冯家庚今年79岁,1996年,在麻风医院[YiYuan]工作[GongZuo]了34年的他才退休。

  11月7日上午,在离开麻风医院[YiYuan]16年之后,冯家庚再次回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郑中农、符广基等病人[BingRen]看到冯家庚后,热情地打招呼。

  据冯家庚回忆,当时医院[YiYuan]设在荒山野外,又搬了两次地址,没水没电,下雨的时候就接雨水,不下雨时,就到几公里的地方去打水沟的水,但水沟的水矿物质含量高,影响身体健康。当时医院[YiYuan]最多的时候有100多名病号,医生[YiSheng]加护理人员有近10人,后来随着病人[BingRen]的减少,医生[YiSheng]也一个接一个离开。到了1990年左右,整个医院[YiYuan]就剩下他们父女俩了。1996年,他退休后,就只剩女儿一人了,一直坚守到现在。

  冯凤荣接过父亲[FuQin]的话说,她正是目睹了父亲[FuQin]等上一辈的医生[YiSheng]们为麻风医院[YiYuan]所做的种种努力,她才决定把自己[ZiJi]的一生献给了这里。

  石马岭医院[YiYuan]现有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儋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该所所长吴汉贤说,冯凤荣的工资很低,从25块钱慢慢涨,几年前工资还不到1000元,近两年有了绩效工资后,她的工资才涨到2000多元。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她能坚守岗位这么多年,实是令人感动。

  33年坚守演绎别样感动

  从一名妙龄少女到即将退休的半百老妇,33年来,在这个偏僻的麻风医院[YiYuan]里,冯凤荣年复一年地做一件事:照顾麻风病人[BingRen]。

  在这33年之中,冯凤荣经历了“谈麻色变”的时代,经历了外人的不解和嘲笑,同时也见证了一个个麻风病人[BingRen]艰难生存的人生。她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每一个麻风病人[BingRen],给他们温暖,让这些麻风病人[BingRen]享受一份难得的“尊严”。

  在这件事上,冯凤荣用33年的坚守,传达了一份对病人[BingRen]的尊重,践行了“终身纯洁,忠贞职守”的誓言。

  这就是坚守的力量。在平淡之中,在寂寞之中,用33年去诠释,诠释坚守的价值!(南国都市报 记者林书喜敖坤/文刘孙谋/图)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