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上海卫生局长谈本地医改:花钱买机制推动进行--国家形象
【对话背景】
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国家新一轮医改[YiGai]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JiZhi]”9个字的基础上,上海[ShangHai]又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这9个字的原则。如何建立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iZhi]?上海[ShangHai]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的观点,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花钱买机制[JiZhi]”推动医改[YiGai]进行
本报评论部:上海[ShangHai]新医改[YiGai]方案中,多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领全国之先。上海[ShangHai]何来这样的底气?
徐建光:这是一个态度和观念问题。首先,医疗卫生发展和百姓密不可分,政府要高度重视,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需要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这必然需要一定的财力保障。今天,上海[ShangHai]有条件、也更有责任把医疗卫生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报评论部:这是否意味着,足够的财力支撑是医改[YiGai]能有效推进的第一条件?
徐建光:医改[YiGai]需要花钱,但并非花钱就会有好效果。财力是医改[YiGai]必要条件之一,有了财力支撑,才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医疗技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但更重要的仍然是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JiZhi],用制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用制度落实政府各部门的责任,用制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可以这么说,上海[ShangHai]医改[YiGai]是“花钱买机制[JiZhi]”。
把握改革[GaiGe]力度量力而行
本报评论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GaiGe]的意见》,强调“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如何理解这一点?
徐建光:强调公平,是因为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能因为个人的身份差别、财富多寡而影响基本权利的享有。强调效率,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存在矛盾,必须提高效率,控制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主要靠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如何构建,医保参保制度、待遇水平、支付制度如何设计,医疗服务管理如何规范等。
本报评论部:您认为,上海[ShangHai]医改[YiGai]的关键词是什么?
徐建光:国家医改[YiGai]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JiZhi]”的原则,上海[ShangHai]还要加上“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这9个字。
“打基础”,就是要在深化改革[GaiGe]的同时,还要夯实资源配置、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管长远”,就是要把握改革[GaiGe]的正确方向,建立符合未来发展的基本制度和体系框架,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可持续”,就是要把握改革[GaiGe]的力度,量力而行。不盲目超越,改革[GaiGe]就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本报评论部:好的制度设计可以事半功倍。如何让制度设计更科学?
徐建光:这需要推进资源整合利用、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JiZhi]。上海[ShangHai]把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作为两个主要抓手,对卫生服务体系进行重构。
最近,我们正在为全科医生打造“政策包”,在薪酬、学术成长空间、申请科研基金等方面进行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社区医疗事业,逐渐吸引百姓就医下沉。
公开透明减小改革[GaiGe]阻力
本报评论部:上海[ShangHai]医改[YiGai]方案公布之前曾经征询过市民意见,并做了适当修改。如何看待公开透明对医改[YiGai]的意义?
徐建光:医改[YiGai]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必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了解和理解改革[GaiGe],进而支持改革[GaiGe]。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更是改革[GaiGe]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上海[ShangHai]在制订医改[YiGai]方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听取各方面意见。实施过程中,既宣传进展和成效,也不避讳问题,让市民群众树立科学的就医理念。我们以往有些“拍脑袋”、脱离现实条件的医改[YiGai]举措,也是造成今天“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原因之一。但纠正这些问题,只宜“软改革[GaiGe]、软着陆”,只有让百姓感受到医改[YiGai]带来的实惠,他们才会消除疑虑,支持进一步改革[GaiGe]。
本报评论部:您曾说过,医改[YiGai]已经进入“深水区”。未来改革[GaiGe]重点在哪里?
徐建光:下一步,上海[ShangHai]将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GaiGe],尤其是体制机制[JiZhi]方面的改革[GaiGe]。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切入口,推进医药分开机制[JiZhi]、药品采购供应机制[JiZhi]、投入补偿机制[JiZhi]、医保支付机制[JiZhi]、监管评价机制[JiZhi]、医务人员薪酬机制[JiZhi]等综合改革[GaiGe]。
“以药补医”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补偿公立医院的机制[JiZhi],现在看来带来很多弊端。下一步一定要把这个机制[JiZhi]改掉。目前公立医院扩建、购买大型设备、人力成本等都由政府来补偿,这对财政是很大挑战。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执业环境,提高劳务价值。群众得实惠,医患关系才能更和谐。(记者 王有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