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顾卓新的安徽事和安徽情--中国年鉴(6)
一心想着百姓 关心安徽[AnHui]发展
顾卓新父母早逝,从小就生活在劳动人民中间,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浓烈深厚。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非常重视。1978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天气突然变冷,还下着雨,顾卓新得知省委[ShengWei]来访接待室和省革委会接待站里聚集着不少上访群众,就连夜赶到现场,细心询问上访人员情况,嘘寒问暖,同他们亲切谈心。当上访群众得知深夜冒雨来看望他们的人竟是省委[ShengWei]书记时,人人心情激动。当晚,顾卓新召集省委[ShengWei]、省革委会有关[YouGuan]部门负责同志[TongZhi]开会。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对上访群众不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目前天气冷了,要迅速解决他们的住宿、吃饭问题[WenTi]。”他还要求有关[YouGuan]部门一定要提高信访办理效率,对上访群众不能只空谈,而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WenTi],更不允许一级推一级,一推了事。对来信来访较多的地方,对涉及面较广的大案,可以抽人上来会同省直有关[YouGuan]部门共同处理,也可以派人下去帮助处理。对来信中反映的一些重大问题[WenTi],要及时地、果断地加以解决,避免往返行文,久拖不决。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时分了。此后,顾卓新将自己的党员组织关系放在办公厅信访处党支部,以便经常听取信访处同志[TongZhi]关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情况反映,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WenTi]。
1980年7月,定远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池河两岸不少村庄被洪水围困,顾卓新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天气炎热和自己年高体弱,一路颠簸,亲自前往受灾严重的池河流域。他深情地对正在抗洪的干部群众说:“我年龄大了,抗洪帮不上忙了,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表示慰问!”他又恳切地对王郁昭、陆子修等地县干部说:“我是来给你们鼓劲的。包产到户要经得起灾害考验,希望你们把抗洪救灾工作[GongZuo]做好。”他还乘上一条小船,带着我们到村庄、地头查看灾情。视察中,他再三叮嘱:池河要根治,江淮分水岭的旱涝灾害不除,老百姓就不会富裕。当地干部群众看到这样一位满头白发的省委[ShengWei]领导,与受灾百姓一起抗洪,说话那么平和亲切,无不为之感动。
1982年4月,顾卓新调往北京,退居二线,但仍承担中央交办的工作[GongZuo]。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当时安徽[AnHui]省有的地方或有关[YouGuan]部门为建设项目需到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立项,如马钢高速线材厂等,有关[YouGuan]负责同志[TongZhi]到北京找到他,希望帮助疏通关系等,他都热心接待并给予支持[ZhiChi]。我如去北京出差,总要去看看他。每次见到他,他总要问我,安徽[AnHui]近来的发展怎么样?人民生活现在怎样?还常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回忆起安徽[AnHui]的山山水水,回忆起和他一起工作[GongZuo]的同志[TongZhi]。我听省里的一些负责同志[TongZhi]说,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参会的省负责同志[TongZhi]都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们这些老同志[TongZhi],而每次在顾卓新处的时间都要长些,因为顾卓新问得多也说得多,言谈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安徽[AnHui]人民的浓浓感情和对安徽[AnHui]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1991年夏天,安徽[AnHui]省淮河、滁河、巢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当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要为顾卓新在北京的居所装修,他对国管局的同志[TongZhi]说:我的房子就不要装修了,能否把省下的钱捐给安徽[AnHui]灾区。记得2002年初,他在北京医院住院,我去看望他,他还嘱咐我,下次有机会来北京,带些安徽[AnHui]近期的资料给他。令我意外和悲痛的是,在这年的3月1日,顾卓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顾卓新革命生涯长达70多年,一生工作[GongZuo]过的地方很多,但我知道他晚年的安徽[AnHui]情结最重,对安徽[AnHui]的关切最深。我想,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他一定会为现在安徽[AnHui]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备感欣慰!
《党史纵览》授权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