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杨得志:威威赫赫战功将 宽厚爱民好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宽厚爱民好师长
我经常想,杨得志[DeZhi]出身贫寒,少小参军没念过什么书,为什么战争年代能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和平年代能稳稳当当、有声有色,原因有三条:一是他信念坚定,很爱学习,勤于思考;二是他作风民主,集思广益;三是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能团结人。
杨得志[DeZhi]居功不自傲,委曲能求全。每到回忆往事或总结工作时,写到成绩功劳处,他都要把“我”字后面加上一个“们”字。他说,功劳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LingDao]得好,大家团结一起干的,一线的干部群众都有份,不能只讲“我”,一定要讲“我们[WoMen]”。加了一个“们”字,思想境界就大不一样了。他晚年撰写回忆录,也是写个人功绩少,而以大量篇幅写部队、写战士、写战友、写人民群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淡泊名利,心底无私,居功不自傲的崇高风范。“文革”中,他委曲也能求全。有些人说过头话批判他,他也不加反驳,而是用心听取。有的老同志[TongZhi]和工作人员劝他澄清一下,他却说:“老实人吃点亏算了”,“要相信毛主席、相信党中央、相信广大群众是不会被迷惑的。”
他团结同志[TongZhi],待人宽厚,颇有长者之风。尤其是对处于逆境的同志[TongZhi]他都关爱有加,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文革”期间,在山东所谓的“反复旧”中,上级要点名评判当时的副司令杨国夫。白天开会批判,晚上他就打电话给杨国夫讲,一定要把心放宽一点,我们[WoMen]大家对你都了解,上面叫批判不得不批,但是批归批,心里要有数。还有一次,他专门对挨整的海军政委苏振华讲,一是千万不要自杀,自杀了就什么也说不清楚了;二是千万不要牵扯别人,把问题搞复杂了;三是千万不要说自己反对毛主席,这是大是大非问题。运动有开始就有结束,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实事求是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仅如此,他还对受冲击挨批斗的领导[LingDao]同志[TongZhi]子女非常关心,有的送到部队当兵,有的请到家里做客宽慰他们。刘少奇被打倒后,他的女儿刘平平被送到济南军区军马场劳动改造。杨得志[DeZhi]得知后,立即把刘平平从军马场接到军区机关,安排到后勤军人服务社保护起来。有一次,为了给刘平平做一双鞋子,作为大军区司令员[SiLingYuan]的杨得志[DeZhi]让刘平平站在一张报纸上,弯下腰来亲自给她用铅笔画了个鞋样,这一幕让人毕生难忘。
1970年他下部队时,司机为躲避一位民工出了车祸,杨得志[DeZhi]胸锁骨严重受伤。公安和保卫部的同志[TongZhi]认为一定要处罚司机。杨得志[DeZhi]得知后马上指示,司机不是有意的,他是为了保护老百姓[LaoBaiXing]生命躲避不及才出了车祸,不能处罚他。这件事不仅让司机感激不尽,也让在场的干部群众受到很深刻的教育。
中央在京开会解决[JieJue]青岛“文革”中的问题时,我去送资料、准备材料。杨得志[DeZhi]还专门嘱咐工作班子科长周玉书好好照顾我们[WoMen]。那时吃饭还定量,要用粮票,他特意讲:“几位刚来的同志[TongZhi]吃了很多苦,让他们吃饱一点。”我们[WoMen]搞材料到深夜,他还专门安排给大家做夜餐,虽然只是一碗面条,吃得身上暖乎乎的,心里热乎乎的。
杨得志[DeZhi]心系人民,关心老区建设。这里有两件事:一件是当年[DangNian]大渡河的老船工从四川专门赶来找他反映情况。当时,他正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把老船工接到京西宾馆,热情招待,还亲自向老船工敬酒,感谢当年[DangNian]老船工为红军强渡大渡河所作出的贡献。让我们[WoMen]协调有关部门为老船工的家乡拨款救灾,给这位老同志[TongZhi]救济和生活补助。还有一件事,1988年他已退出一线到中顾委任常委,仍然惦记着老区人民,专门到当年[DangNian]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去看望老区人民。回到了当年[DangNian]的指挥所濮阳八里桥,他激动不已,当场向大家讲述了抗战时期的经历,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他还像当年[DangNian]那样走村串户,当看到农民家里生活艰苦,连温饱都未解决[JieJue]时,难过得流下了热泪。他说,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全国解放几十年了他们的温饱还没解决[JieJue],我们[WoMen]心里能不难过吗?他同当时地委书记兼中原油田书记林治开商量帮助老百姓[LaoBaiXing]脱贫致富的办法,发现河套地区主要是缺水,干旱造成了粮食减产。回京后,他就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并找了中央扶贫办的林乎加,要了一笔钱,为老百姓[LaoBaiXing]打了40多口机井,解决[JieJue]旱情,赢得了老百姓[LaoBaiXing]的赞誉。
他是个老共产党员,党性坚强。每次发了工资,他都是亲手把党费交到支部书记手里。我任杨得志[DeZhi]同志[TongZhi]办公室党支部书记时,每个星期我们[WoMen]都开党小组会。杨得志[DeZhi]都是作为普通党员参加会议,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谈心,相互之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他常常嘱咐工作人员,无论什么人来找,都不要拒之门外,要耐心听取人家的意见,能解决[JieJue]的尽量解决[JieJue],不能解决[JieJue]的就解释清楚。该哪个部门解决[JieJue]的就和哪个部门联系,请有关部门的同志[TongZhi]认真解决[JieJue],不要推诿扯皮。我们[WoMen]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WoMen]的军队是党领导[LingDao]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老百姓[LaoBaiXing]是我们[WoMen]的衣食父母,是我们[WoMen]党的执政基础。老百姓[LaoBaiXing]有困难不找我们[WoMen]找谁?找到我们[WoMen],我们[WoMen]不办谁办?有的事在老百姓[LaoBaiXing]那里是一辈子的事,在我们[WoMen]这里也许是一句话的事。连句话都不替老百姓[LaoBaiXing]说,还算什么共产党员?!这句话让我们[WoMen]铭记一生。
杨得志[DeZhi]经常讲,做事要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想得周全一点。作为领导[LingDao]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就会减少失误,即使有失误也容易改。人多智慧多,几个人总比一个人考虑得周到。当领导[LingDao]要少说多做,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安全得多,多做一件事比少做一件事主动得多。所以,杨得志[DeZhi]是个言行一致、行高于言的人。他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多是言传身教的。
杨得志[DeZhi]心系基层,关心基层官兵的情怀也是全军共知的。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1958年9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SiLingYuan]的杨得志[DeZhi],放下大军区司令员[SiLingYuan]的架子,脱下了将军服,换上了士兵装,身背绿背包,佩戴列兵衔,来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坚持和士兵们一样,住在大宿舍里,睡着木板床,背着背包徒步训练,摸爬滚打,练射击、练投弹,下伙房帮厨,擦玻璃,冲厕所,为战士缝衣服,洗床单等等,一时被传为美谈。他当了总参谋长以后仍然关注基层,心系士兵。1986年9月15日,对红一团的官兵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参谋长的杨得志[DeZhi]在广州军区司令员[SiLingYuan]尤太忠、政委王猛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了红一团,也就是当年[DangNian]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开路先锋”红一师红一团。老团长回来后全团官兵十分高兴,敲锣打鼓欢迎。当时我还写了一段顺口溜,表达心情:
朝起直飞馒头山,总长重返红一团。
亲自检阅新一代,促膝叙话忆当年[DangNian]。
秋收举枪农奴起,破敌围剿战凶顽。
长征开路多威武,大渡河上美名传。
十七勇士谁不晓,五壮威震狼牙山。
一团战功镌军史,五十一年弹指间。
团史室内赠书画,亲讲传统心潮翻。
前辈事业后辈继,立志再把高峰攀。
杨得志[DeZhi]虽然离开了我们[WoMen],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的光辉形象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WoMen]学习,他永远活在我们[WoMen]心中。
(《湘潮》授权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