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揭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南海:过紧日子 简朴亲民--中国年鉴网(3)
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中央[ZhongYang]办公厅的工作[GongZuo]就是为中央[ZhongYang]服务,保证中央[ZhongYang]工作[GongZuo]正常运转。面对10年“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的破坏,中办的工作[GongZuo]也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但是归根结底是拨乱反正和落实干部政策两件事。
关于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ZhongYang]办公厅发出的第一份文件是关于停办五七干校的通知。接着又发出第二个文件,关于恢复电话39局的通知。在“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中,39局被划归警卫局作为该局的一个处级单位,现在要回到北京市电信系统,多数人不愿脱军装,顾虑待遇下降,为此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GongZuo],讲政策,讲形势和电信事业发展前景,还要算细账到每个人头,指出39局回到电信系统后,职工工资加上奖金和各种福利,不存在待遇降低问题。
“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开始后,中办的调研机构“后楼”即被诬为“烂摊子”而撤销,历史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为了适应党的工作[GongZuo]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邓小平和胡耀邦、胡乔木、姚依林等领导人的关怀下,决定在原中办秘书局研究室的基础上,增调一批人员并与国务院研究室合并,成立中央[ZhongYang]办公厅研究室。1979年4月,中办研究室正式成立,中办副主任邓力群兼研究室主任。这是中办的一项重大拨乱反正。
十年内乱,文风不正。一些中央[ZhongYang]文件空话、套话连篇,政策互不衔接,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抵触,文件没有[MeiYou]标题,一律是“通知”。转变文风,规范发文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拨乱反正,是中央[ZhongYang]办公厅秘书工作[GongZuo]的主要职责之一。为此,从那时起“文件把关”就成了“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前没有[MeiYou]、三中全会以后新增加的一项经常工作[GongZuo]。
在“真理标准”学习的基础上,9月,中央[ZhongYang]办公厅在警卫局礼堂召开批判大会,批判在“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时期中办领导人的一系列错误。大会连续开了几天,共有28位同志[TongZhi]发言(有的发言是代表多人的联合发言)。原“后楼”的一位同志[TongZhi]发言指出,“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前中办干部在“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中被定为敌我矛盾的49人,被关入监狱的10人,受各种处分的128人。中办政治部的一位同志[TongZhi]发言指出,原中央[ZhongYang]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杨尚昆、曾三、邓典桃、龚子荣、田家英、李质忠、童小鹏全部被打倒;“后楼”共有干部59人,立案审查36人;正副组长10人一律被划为“黑帮”。中办研究室的负责人用了两个半天作了长篇发言,结合中办的实际在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
当时,大量群众上访要求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中办信访局的力量虽一再加强仍然难以应付,后来胡耀邦决定从中央[ZhongYang]机关临时抽调1000名干部参加信访工作[GongZuo],认真听取上访人员的倾诉,并陪同他们返回原地,帮助各地党政机关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的问题。随后,又召开了全国上访工作[GongZuo]座谈会,胡耀邦到会讲话再一次强调要尽快为“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造成的一切冤假错案平反。此后,上访高潮逐渐平息。
“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中,许多单位被“砸烂”,停止活动,房子被别的单位占用,现在恢复工作[GongZuo]却无处办公。例如中央[ZhongYang]宣传部恢复后,就曾先后临时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南海新建的301号楼办公。解决“文化大革命[WenHuaDaGeMing]”中乱占房子造成的遗留问题是当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中南海里的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