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毛泽东与首任党外部长傅作义--中国年鉴网(5)
3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里非中共人士担任要职的大有人在,别说正部长[BuChang]这个层面,就连政务院(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就有两位民主人士,一位是黄炎培,一位是郭沫若。至于担任过正部长[BuChang]的,可以说出一大串名字:纺织工业部长[BuChang]蒋光■,轻工业部长[BuChang]李烛尘,交通部长[BuChang]章伯钧,粮食部长[BuChang]章乃器,森林工业部长[BuChang]罗隆基,卫生部长[BuChang]李德全,邮电部长[BuChang]朱学范,司法部长[BuChang]史良,水产部长[BuChang]许德珩,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等。
起用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正职,表现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但老百姓关心的是,不论什么人当正部长[BuChang],最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能力和水平?如果能解决问题,不论他属于何党何派,老百姓都欢迎;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再强化他的政治级别也意思不大。
傅作义生在黄河之滨,青少年时期家乡的黄泛灾害,在他的心中留下了许多苦难的记忆,主政绥远时,对水患感受颇深。
1950年深秋的一天,毛泽东[MaoZeDong]邀请邵力子和傅作义到他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住处,说:“今天我请二位来,就是为治理淮河的方案,听听你们的意见。傅将军是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BuChang]。虽傅将军带兵打仗几十年,但傅将军博学水利工程,对我国的水利情况是了解的,请傅将军拟定一个全面的兴修水利方案。要想改变我国的贫困面貌,看来首先要大兴水利建设。能把几千年来的水患化害为利,那可是造福于民啊!”
“对,对!”傅作义也连连点头答应。
1951年5月16日,当各项治淮工程在全流域展开的时候,由中央人民[RenMin]政府组织的中央治淮视察团,赴治淮工地视察,慰问治淮民工及干部。此前,毛泽东[MaoZeDong]亲笔写下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这一题词被制成4面锦旗,由中央治淮视察团分送治淮委员会和河南、皖北、苏北治淮指挥部。
11月,水利部[ShuiLiBu]部长[BuChang]傅作义发表了《毛主席[ZhuXi]的领导决定了治淮工程的胜利》的文章。文章说:“毛主席[ZhuXi]的决心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ZhuXi]的决心,对淮河流域1300万受灾人民[RenMin]成为一个救命的福音。已经逃亡的人民[RenMin]回来了,未逃走的人民[RenMin]安定下来,积极地参加了生产自救的工作[GongZuo]。毛主席[ZhuXi]的决心,对淮河流域5700万人民[RenMin]是一个巨大的动力。无论灾区与非灾区,多数群众都踊跃地自愿报名参加治淮工程。毛主席[ZhuXi]的决心,对各级干部,有关部门,是一个战斗的号令,有多少行政、技术干部,有多少生产运输力量,立即组织起来,为完成这个任务,用尽心思,以提高工作[GongZuo]的质量数量。正因为这样地掌握了群众的切身的要求,这样地发挥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才能造出这样巨大的成就。抗美援朝和根治淮河,不是相矛盾的,而是相结合的。抗美援朝运动的每一个胜利,在淮河工地都成为最有鼓动力量的生产竞赛的口号;治淮工程的巨大的成就,对抗美援朝前线,也是鼓舞士气,提高爱国主义情绪的一个有力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