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组图:访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一)--中国年鉴(4)
1924年2月他到达广州,受到国民党要人的热烈欢迎;并参与筹建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的工作,因为他是当时[DangShi]从欧洲留学生中第一个[YiGe]回来的“左派”。在廖仲恺家里,廖要他推荐国外留学生中有才能的人,他开了一个[YiGe]15人的名单。
张申府对我说,他开出的人名单中第一名是周恩来[ZhouEnLai],他还要廖汇去回国的路费,因为周恩来[ZhouEnLai]等人在欧洲生活很拮据……
张申府还不无自豪地说:“那时我在广州身兼四职: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孙中山任命的;广州大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还给蒋介石当德语翻译。”
谈到这时,张申府已不再拘谨,他眯起眼,也不看我,用手比画着,说到得意时,颇有点眉飞色舞、前俯后仰的样子。他纵情谈论着,陶醉在金色的回忆中。你想不到,90高龄的老人还有那种神态。
“您的这些经历真了不起!”我也被他的回忆感染了,打动了,我真诚地对张申府先生说,“许多青年人都不知道这段历史,您应当好好整理整理。”
张申府听罢,斜视了我一眼,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我和毛泽东[MaoZeDong]相识也很早了。”
我一怔,怎么,还有毛泽东[MaoZeDong]?心想,五四运动时期,张申府和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同为《新青年》、《每周评论》的编委,他又与李大钊等人创建了北京[BeiJing]共产主义小组,到欧洲后还成为周恩来[ZhouEnLai]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在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又与蒋介石、廖仲恺共事来往,中国现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中国现代史上两大政治对立集团的领袖人物,都和眼前的这位图书馆研究员共事交往过,张申府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人生履历真令人惊诧。
张申府接着对我说,1917年至1920年11月,他在北京[BeiJing]大学任教时兼北大图书馆编目股股长,主持图书编目工作。1918年11月,毛泽东[MaoZeDong]经杨昌济教授介绍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员,他和毛泽东[MaoZeDong]是那时相识的。当时[DangShi]25岁的毛泽东[MaoZeDong],每月工资才8元,他的工作是管理“日报阅览室”,也就是第二阅览室,有时还要做些杂务,如为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整理书刊报纸等。毛泽东[MaoZeDong]做图书馆助理员是从1918年10月至1919年3月。
毛泽东[MaoZeDong]后来和斯诺谈话时说过: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BeiJing]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张申府说,毛泽东[MaoZeDong]不忘旧交,他在长征到达陕北以后,1938年秋天,毛泽东[MaoZeDong]把刚写成不久的名著《论持久战》寄送给他,当时[DangShi]张申府在汉口工作。
我看到张申府拿出当年毛泽东[MaoZeDong]寄给他的一本尚未装订的,用几张大印刷纸折叠成册的《论持久战》,繁体字,竖排版。书的封面注明“1938年,解放出版社出版”。书里还夹着一封毛泽东[MaoZeDong]给张申府的信,现根据我当时[DangShi]的笔记抄录如下:
申府先生:
英勇抗战已历周年,全国军民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历战不懈,民族解放之前途实系于兹,惟如何取得胜利各方持论未尽从同……泽东不敏曾于五六月之交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有所讲述,撮其论旨著为《论持久战》一册,自知管窥蠡测无当于大雅之林,然献曝微忱亦且聊尽匹夫之责……
致民族解放之敬礼!
毛泽东[MaoZeDong]
8月1日于延安
新中国成立[ChengLi]初期,章士钊告诉张申府,一次闲谈,章士钊向毛泽东[MaoZeDong]提及张申府的工作安排问题[WenTi],毛泽东[MaoZeDong]说:“那是我的顶头上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