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杜润生:为农民的权利鼓与呼 连续5年起草"1号文件"--国家史册
《党史文苑》授权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杜润生,1913年生于山西。中顾委委员,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NongCun]问题专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央农村[NongCun]工作部秘书长。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国家农委副主任、中央农村[NongCun]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NongCun]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名字是与中国[ZhongGuo]农村[NongCun]改革[GaiGe]联系在一起的,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公认并具有深刻影响的80年代中国[ZhongGuo]农村[NongCun]改革[GaiGe]政策制定者之一,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ZhongGuo]农村[NongCun]推广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他也由此而名声大振,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负盛名的农业经济和农村[NongCun]政策专家。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ZhongGuo]农村[NongCun]改革[GaiGe]和农业发展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他一辈子做农民[NongMin]的代言人,一辈子为农民[NongMin]的权利鼓与呼,矢志不渝做农村[NongCun]改革[GaiGe]的幕后推手,生就忧怀耕与耘,情系“三农”终不悔。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ZhongGuo]改革[GaiGe]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DaoHu]为标志的农村[NongCun]改革[GaiGe]。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严峻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DaoHu]。这一建言得到了中央高层的应允,并很快取得显著成效。事后有人总结,正是农民[NongMin]的“闯一闯”,杜润生的“试一试”和邓小平的“看一看”,促成了这个伟大的变革。
2008年12月13日,在耀眼的灯光中,这位95岁高龄的耄耋老人颤颤巍巍地被人扶到主席台上,领取新中国[ZhongGuo]成立以来首届经济学创新奖。此时,他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说话也不太清。他开言不过寥寥50字:“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ZhongGuo]农民[NongMin]的经济学创造,我只是起到了理论调查和整理的作用,这个奖项应该颁给广大的中国[ZhongGuo]农民[NongMin]。”
杜润生属牛,多少年来,他就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这也许注定了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都与中国[ZhongGuo]农村[NongCun]经济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头陶瓷的工艺牛,牛头朝前,尾巴高扬,似乎鞭策自己用力向前,象征着这位97岁的老人至今仍心系农民[NongMin],心系农村[NongCun]……
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与毛泽东产生分歧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杜润生的命运就与农村[NongCun]土地制度变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50年初,中央决定召开全会,土地问题是议程之一。为了起草土改报告,杜润生两次被召到北京。在香山双清别墅,杜润生见到了毛泽东,这是他在解放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杜润生关于土改的报告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后来杜润生又提出土改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此,毛泽东也认为很有必要。
杜润生在土改中的出色表现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1953年,杜润生担任了刚刚成立的中央农村[NongCun]工作部秘书长一职,邓子恢任部长。设立中央农村[NongCun]工作部,目的是推行以后的农业合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