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北京顺义全国率先建公益公墓 15万农民免费入葬--国家史册
本报讯(记者祁梦竹 通讯员皮亚明)入土为安,动辄几万,对于农民来说,更是个负担。如今,顺义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设[JianShe]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既减轻了农村[NongCun]居民的殡葬负担,又节约了土地,同时还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农村[NongCun]集体埋葬点的迁移问题。目前,该区已陆续在12个镇建设[JianShe]了24家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完成墓穴建设[JianShe]1万余个,服务范围内受惠群众达到15万余人。
让逝去的亲人入土为安,是中国传统的殡葬习俗。然而动辄几万元的墓穴,往往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更是个负担了。而且在农村[NongCun]地区,通常将骨灰安置在历史形成的集体埋葬点,一旦遇到搬迁占地等问题时,墓地何去何从又成了农民新的困扰。
如今,顺义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不破坏原有林地、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在农村[NongCun]旧有林地树木的间隙,统一建立无立碑的低矮墓穴,以供辖区内村民们免费使用。
据顺义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的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由区、镇、村三级投资,建设[JianShe]规模根据实际需要,“这些公益公墓[GongMu]具体的大小规模,综合考虑了本地区未来城市的规划以及辖区内的人口数量,但是总的来说,每个墓区墓穴数量少则也有一二百个,多则可以达到两千余个。”
建成后的公墓[GongMu]不仅让周边农民免费使用,而且建设[JianShe]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等,丝毫不打折扣。顺义区李桥镇北河、北小营镇、北务镇闫家渠等10余家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还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和整体技防系统,接待室、烧纸房、消防设备、排水沟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随着城市建设[JianShe]日新月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日趋显现。”顺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兴建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有效地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马坡镇林葬公墓[GongMu]是顺义区建设[JianShe]的第一家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公墓[GongMu]占地约有100亩,已经建好墓穴2000余个,未来最多将可容纳墓穴13000个,可满足全镇21个村、23000人的亡人骨灰安置需求。而林葬公墓[GongMu]建设[JianShe]前,按照每个村的集体埋葬点平均占地20亩计算,全镇集体埋葬点共占地420亩,由此全镇能够节约土地320亩,按照如此规模,全区19个镇便可节约土地6000余亩,折合资金在1.2亿元以上。
如今,顺义区已陆续在全区12个镇建设[JianShe]了24家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完成墓穴建设[JianShe]1万余个,服务范围内受惠群众达15万余人,结合资源共享机制,基本满足了目前全区农村[NongCun]居民的殡葬需求。顺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末,该区将根据农村[NongCun]地区居民殡葬需求,按地域、人口特点,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继续建设[JianShe]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改造旧有集体埋葬点,在全区实现农村[NongCun]公益性林葬公墓[GongMu]的全覆盖。
(编辑:S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