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北京 >
北京建地铁发现通州东城门遗址--中国年鉴
近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消息,通州区修建地铁,在开挖一地铁站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通州城的东城门和瓮城遗址。遗址位于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以西200米。根据规划,地铁新华大街站就在这一区域。
为不影响地铁建设,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具体方案。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出,有关部门的方案之一是将整个东城门遗址“切割搬走”,待地铁站施工完成后,再将遗址“迁回”。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介绍,明清时期通州城的东城门和瓮城遗址格局完整,瓮城内道路、铺地、排水道痕迹清晰。这个地铁站位处地面交通干道,左右两侧分别有地产开发项目,遗址所在地正处于极有商业发展前景的区域。
□遗址·探访
遗迹与博客图片一致
昨晚,记者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位志愿者的指引下夜访遗址现场。遗址位于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西200米左右。现场的断壁残垣、石板路、石碑座均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提供的图片相一致。考古现场西侧,记者看到了清晰的弧形遗址,志愿者猜测是瓮城的内侧城墙。再往东有一处保留完整的石板路,志愿者推测是东城门与瓮城之间的通道。附近还有一处碑座,四面有精美的雕刻。
□遗址·价值
“是宝藏,不是负担”
“东大门的发现,是天上掉下宝贝来了,是宝藏,不是负担。”何戍中说,作为历史的见证,遗址的发现非常难得。如何保护、如何挖掘文化内涵并更好地传承是当下应该思考的最重要问题。
一位通州的文化志愿者指出,作为大运河北运河的终点,历史上通州东大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粮食,供应皇宫、京城居民的货物、用品均从此入京。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为,东城门遗址是通州极为难得和重要的文化资源,它能够提高通州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品位,能够为通州带来高附加值的旅游资源,有利于通州的经济发展。
□遗址·处理
有关单位仍在探讨方案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出,据目前了解,“切割搬走”然后“迁回”只是方案之一,针对这一方案,中心提醒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数千平方米的东城门遗址如何切割?二是一旦地铁站建成,“迁回”的遗址是否还有安身之处?同时中心担心这个保护方案能够保护的只是遗址的一小部分。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转载了知情人士、名为“远水孤去”的博客。博客指出,针对地铁建设和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设计单位冥思苦想处理方案。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供有关部门参考:
1.公路地面到地铁站顶板,仅有不足四米的竖向空间。即使遗址迁回,也不可能恢复原有的地平高度。如果只是保持了水平位置,不管竖向位置,算不算是原位保护?
2.以现有技术是否能将上千平米的瓮城搬来搬去?即使能搬来搬去,是否能保证遗址不变形走样?是否能做到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现在所看到的还只是遗址地表以上部分,地下部分是否还有其他内容,目前的考古工作还不到位,无法说清。是只保留地表以上部分,还是要将城墙地下部分(如基础)完整保留?如果坚持保留全部信息,那么现在留给遗址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
4.设计单位最近提出的方案,是要保留东城门北侧一段城墙的外包砖遗址,对于整个瓮城移回后再埋起来。之所以会这样考虑,是设计单位根本没有弄清此遗址的重要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应该全力保护的?因此将最重要的东西忽视了。
“现在,设计单位还在继续探讨方案。一些文物保护机构也已介入,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博主“远水孤去”指出。
□遗址·建议
建议地铁站西移保遗址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出,商业发展计划可以异地重新安排,也可在地域分配上作出调整,不会对通州的经济发展计划造成重大影响。
该中心还建议将地铁站适当西移,遗址进行原址保护。
作为一个通州乃至北京的文化遗产地,把东城门遗址保留在原地,进一步的挖掘内涵,进行展示,让通州本地人、北京人、来北京旅游的外省人以及世界各国的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然
欢迎发表评论 分享到: 微博推荐(编辑:S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