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放眼世界 >
郑和时代的世界:欧洲处在蓄势待发的前夜--中国年鉴(2)
"大哉乾元"!120多年前(公元1279年),忽必烈在攻克南宋都城临安前夕,给他的帝国[DiGuo]赋予了"大元"这样雄浑的名号,显示出蒙古[MengGu]人征服四邻之后不可一世的气魄。的确,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在13世纪[ShiJi]的短短几十年间,在欧亚大陆两端相距几千公里的两条战线上东征西讨,征西夏、平金国、灭南宋,掠中亚、人中东、进欧洲[OuZhou],直抵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岸。但是,蒙古[MengGu]帝国[DiGuo]的衰落却与它的兴起一样迅速。
在中国[ZhongGuo],元朝末期,各路英雄揭竿而起,赤胆豪杰随声呼应。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金陵,同年8月,手下大将徐达率大军攻克北京,元帝北逃蒙古[MengGu]草原,中国[ZhongGuo]历史进入大明王朝。
不过,蒙古[MengGu]人的余力依然不可低估。尽管拔都、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这些赫赫有名的大汗建立的汗国有如昙花一现,但是蒙古[MengGu]骑兵依然在大片土地驰骋。对于朱棣来说,他受到的直接威胁就来自北逃的那些蒙古[MengGu]残部。其中的鞑靼部和瓦剌部势力强盛,彼此争斗,又不时侵扰明朝边境。永乐七年(1409年),鞑靼可汗竟然杀害明朝使臣,而明朝的十万大军进行征讨,竞至全军覆没。于是次年朱棣亲帅50万大军北征蒙古[MengGu]。朱棣一生五次远征漠北,分别对鞑靼和瓦剌进行了有效打击,至少是暂时保障了明帝国[DiGuo]的边境安全。
其实有明一代一直受到蒙古[MengGu]势力的威胁,朱棣去世25年后的公元1449年(正统14年),瓦刺部人寇,明英宗草率亲征,竞被蒙古[MengGu]军队生俘。又100年后(1550年,嘉靖29年),鞑靼部人寇,明军一败涂地,蒙古[MengGu]兵直逼北京城下,大掠而去。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蒙古[MengGu]人依然是亚洲地缘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不过,这支力量是一直走在下坡路上。
让朱棣寝食不安的还有西部边境。在这里,是蒙古[MengGu]人和突厥人的混杂和融合给他带来了威胁。让朱棣忧心的那个人叫帖木儿。
在蒙古[MengGu]人兴起于漠北之前几百年,这块草原上的主人曾经是突厥人。唐初接连几次对突厥进行了打击,迫使突厥分裂或西迁。此后,突厥人主要以中亚为基地,一次次地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发动袭击和战争,同时他们[TaMen]与居住地中亚地区各民族混杂融合,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单一的种族集团。
蒙古[MengGu]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DiGuo],但受到突厥人的深刻影响,许多蒙古[MengGu]贵族突厥化。随着蒙古[MengGu]帝国[DiGuo]的分裂,突厥人也立刻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帖木儿就是一个最成功的冒险家。
跛子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MengGu]贵族家庭,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一心想恢复蒙元帝国[DiGuo]的统治。也就在明朝建立前后,他夺得了西察哈台汗国的统治。在30余年间,他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帝国[DiGuo],消灭伊利汗国,打败金帐汗国;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向西侵人小亚细亚,与奥斯曼帝国[DiGuo]展开激战,俘获奥斯曼苏丹。尽管这使正在遭受奥斯曼帝国[DiGuo]威胁的欧洲[OuZhou]欢欣鼓舞,但帖木儿却志在东征。1404年(永乐二年),帖木儿统帅数十万大军踏上进攻中国[ZhongGuo]的征途。朱棣闻讯立即下令备战。可以想像,如果这场战争爆发,必然是一场恶战。但帖木儿却在途中病逝,明朝受到的这一威胁也就解除了。
帖木儿的军事冒险生涯中成功之处颇多,入侵印度也是其中之一。本来,从13世纪[ShiJi]初,突厥人就开始主宰印度,分裂已久的印度趋于统一,首都德里逐渐发展为繁华城市,云集了大批学者、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但帖木儿亲率九万骑兵直捣德里,大肆烧杀抢掠,把所占领的土地纳入自己版图。帖木儿帝国[DiGuo]不久就灭亡了,但他的后代又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了功业。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打败印度的十万大军,攻陷德里,建立莫卧尔帝国[DiGuo],这个帝国[DiGuo]在17~18世纪[ShiJi]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是当时欧亚大陆上的强国,但并不能阻止西方列强前来开拓殖民地。1858年,莫卧尔帝国[DiGuo]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除。
北方的蒙古[MengGu]、西方的帖木儿帝国[DiGuo]、南方的印度--这些看起来互不相干的国家,却与郑和[ZhengHe]下西洋的举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朱棣派遣郑和[ZhengHe]出使海外,他的用心是多方面的,但外交和战略上的考虑,应该占有优先的地位,正是由于北方和西部存有潜在的大患,才尤其需要东部和南部沿海保持宁静和平。自元代起日本海盗就不断侵扰中国[ZhongGuo]沿海,安南(越南北部)也在斗胆挑战明朝的威严。对此,如果和平外交解决无效,朱棣会毫不犹豫出兵征讨。永乐四年(1406年)80万大军下安南,永乐17年(1419年)在望海埚(辽东半岛南端)大破倭寇,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郑和[ZhengHe]远航的同时,因为朱棣清醒地认识到,南方边陲"蛮贼"窃发,不过是蜂虿之毒;倭寇出没,也只是一时剽掠;惟有"北虏遗孽",睢盱侦伺,侵扰边疆,是最大的忧虑。所以,必须保持沿海的安宁。保持安宁的办法不是消极地应付,而应主动与海外邻国建立和保持友好关系。不仅如此,如果有可能,还要在南亚对帖木儿形成牵制,至少不让这里的国家与帖木儿联起手来。于是,朱棣与西洋诸国友好交往的宏愿陡起,立志"内安诸夏,外抚四夷","宣德化而柔远人"。
在郑和[ZhengHe]首次出使之前帖木儿已死,不知朱棣是否及时知道了他的死讯。但无论如何他不能掉以轻心。而经过太祖以来几十余载的励精图治,明朝已经初步缔造成一个幅员辽阔、兵精民富的强大国家,具备了威慑周边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