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谁把吴化文部改造成人民军队并攻占“总统府”--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吴化文任军长,政委由鲁中南纵队副司令员何克希担任。何克希接到命令后,率师、团、营、连30套各级政工干部和半个警卫班,到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走马上任。由于副军长、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都没来得及配备,何克希没有助手,所以异常忙碌。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9年第10期,作者:古月,原题:《何克希与南京[NanJing]解放》
何克希(1906~1982),四川省峨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四川、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DiSan]路军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起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DiYi]纵队三旅政委,第一[DiYi]纵队副司令员,第三[DiSan]野战军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政委,特种兵纵队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政委,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9年4月23日,对南京[NanJing]人民来说,是个永远难忘、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NanJing]!这天一大早,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从明故宫机场乘飞机匆匆逃往桂林。次日拂晓,人民解放军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一部攻占南京[NanJing]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宣告灭亡。
攻占“三浦”,钳制南京[NanJing]
1949年4月20日下午,国民党[GuoMinDang]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第三[DiSan]野战军在总前委的指挥下,和第二野战军一起,按预定部署发起了渡江战役。第三[DiSan]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自向驻防在江北乌衣镇的第七兵团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交代任务:一是攻占“三浦”(浦江、浦镇、江浦);二是钳制南京[NanJing],掩护两侧部队渡江。
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由原国民党[GuoMinDang]整编第九十六军吴化文起义部队和解放军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吴化文部成分复杂,军纪很差,日伪时期曾在山东沂蒙山区制造无人区。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吴化文部也积极参与,进攻解放区。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后,吴化文见解放军兵临城下,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被迫率部起义,改编为第七兵团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辖第一[DiYi]○三、一○四、一○五师,约2万人。吴化文任军长,政委由鲁中南纵队副司令员何克希担任。何克希接到命令后,率师、团、营、连30套各级政工干部和半个警卫班,到第三[DiSan]十五[ShiWu]军走马上任。由于副军长、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都没来得及配备,何克希没有助手,所以异常忙碌。整训营以上干部,作报告,搞辅导;成立连队士兵委员会,认真开展诉苦运动……经过几十天学习教育,激发了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觉悟,部队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纪律性和战斗力空前提高,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人民军队。
1949年4月19日,何克希去三野总部接受渡江战役任务后的三天四夜里,更是忙得通宵达旦。当时指挥所设在津浦铁路的路基旁,就势搁了几块门板,地上铺了一些稻草,架设了两部军用电话。何克希坐在门板上,面前放着南京[NanJing]市地下党送来的国民党[GuoMinDang]南京[NanJing]城防图,边看边思考如何攻占“三浦”,钳制南京[NanJing]。他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凉水,困了就在电话旁打个盹。
国民党[GuoMinDang]军对南京[NanJing]的防御部署煞费苦心,花了很大的代价。城防工事的构筑,分内外两层,外围浦江、浦镇、江浦做拱卫南京[NanJing]的北大门,修筑了大量的地堡、暗堡、外壕、铁丝网等坚固工事,外壕里灌满了水,由配备先进武器装备的国民党[GuoMinDang]军重兵把守。内层以城垣工事为核心,修筑一道钢筋水泥工事,然后再修筑若干野战工事,形成三道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