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毛泽东如何评价夏曦:“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毛泽东对这位“极能做事”的同学,参加过新民学会、南昌起义的1921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夏曦,十分推崇。在他牺牲后,毛泽东曾给夏曦父亲夏墀燮先生写信:“东与曼伯,少同砚讨,长共驱驰,曼伯未完之事,亦东之责也。”
文章摘自《档案时空》2007年第3期 作者:夏正君 原题为《七星关前祭夏曦》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有一个名字让我魂牵梦绕,这就是在整个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红军领导人夏曦;有一个地方使我心向往之,这就是夏曦牺牲地贵州毕节七星关,我最近才知道,那里有他的纪念碑与坟墓。
一来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二来我与夏曦是同乡——湖南桃江人,而且我们同祖同宗,属“枫田夏氏”,族谱上称他为隆梓公,这是派名,他字曦,号蔓伯。我很小就知道,他是一个同毛泽东有着深厚情谊的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这位英年早逝的职业革命家,虽然逝世七十多年了,但仍被一层历史迷雾笼罩着,他仅仅是一个王明左倾路线的执行者?还是一个对红军和革命有杰出贡献的先行者?他真是溺水身亡的吗?他的生前身后,作为同学和亲密战友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他的?如此种种,我不由得想对此作一番追寻与思考。零六年国庆节这天我大门不出,一个人独自坐在电脑旁,在一遍又一遍的《十送红军》歌声中,我思考着写下了这篇文章。
忠魂到处有青山
湘北风俗,男人三十六岁是一道坎,生日这天必须大摆筵席,请人吃掉一些凶数。然而,夏曦这位参加过毛泽东新民学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革命活动家,参加过南昌起义的35岁的红军将领,已为红军扩大和红军长征探路作了很多工作,并还在拼命工作的夏曦,就没有迈过36岁这道坎。
1936年2月27日,红二、六军团撤出贵州毕节时,夏曦为了争取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部随同红军长征毅然涉过七星河去做工作,不幸“溺水牺牲”。夏曦从十六岁离乡到湖南一师范学习,同毛泽东、蔡和森创办新民学会,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短短的一生,他为民族解放奔走呼号,戎马关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埋骨何需家乡土,忠魂到处有青山。”毕节人民没有忘记他,不仅在他牺牲的七星河畔建起了“夏曦同志纪念碑”,还在毕节市风景优美的城区,为他筑起一座毕节最大的坟墓。
毕节,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七星关,位于毕节市杨家湾镇七星村,与赫章县野马川镇江南村隔河相望,这里自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为贵州著名的三大关隘之一。据七星关摩岩石刻,“汉诸葛武侯杩祀处”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挥师南征时曾在七星关祭拜北斗七星,并在这里留下了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在离摩崖处不远,一座高耸云间的“夏曦同志纪念碑”就矗立在七星河畔。1985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毕节市人民为了缅怀这位革命先烈,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站在纪念碑前,望着326国道毕威路七星关新大桥,人们陷入沉思。据记载:这里自明朝永乐十四年驾设七星关浮桥以来,历朝历代,从竹索到铁索,从木架到钢架,从木桥到石桥,屡毁屡修10余次,可就在公元1936年的时候,这七星河上任何桥都没有。否则,夏曦就不会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罹难最高职务者,也不会有这座红军长征路线中最雄伟的个人纪念碑了。夏氏谱族中的隆梓公,红六军团的政治部主任夏曦,你是一个“死了还活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