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郭沫若“性格不定”:对蒋介石从声讨到吹捧--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核心提示:1937年9月24日,蒋介石在陈布雷的陪同下会见了郭沫若[GuoMoRuo]。会见后,郭沫若[GuoMoRuo]写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在报上发表,文章中对蒋介石大加颂扬,三次描写蒋介石的眼睛:“眼睛分外的亮”、“眼睛分外有神”、“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
郭沫若[GuoMoRuo](资料图)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2009年第3期,作者:晓英,原题:《“性格不定”的郭沫若[GuoMoRuo]》
郭沫若[GuoMoRuo]是20世纪中国顶级文化巨匠,也是“官”做得最大的文人之一。然而郭沫若[GuoMoRuo]却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位文人。他富于激情,政治敏锐,却又具有摇摆性。他的夫人安娜曾指出,郭沫若[GuoMoRuo]的“性格不定,最足担心”。在政治方面,郭沫若[GuoMoRuo]的性格不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蒋介石、鲁迅[LuXun]和毛泽东[MaoZeDong]这20世纪三大人物的态度,彰显了郭沫若[GuoMoRuo]性格不定的政治品格。
对蒋介石:从声讨到吹捧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在国民党内被推举为孙中山的接班人。当年7月7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被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军委主席。1926年3月18日,因为“中山舰事件”,汪精卫对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擅自采取军事行动极为不满,一气之下辞职前往法国。
汪精卫走后,蒋介石经李宗仁游说,决定率国民革命军北伐。当时正值用人之际,广东大学(即今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郭沫若[GuoMoRuo]由于出众的文采和声望,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不久又被蒋介石委任为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3月,蒋介石占领南京,其北伐军司令部遂迁往南京。国民党就此形成了南京北伐军司令部和武汉国民政府两大阵营。3月31日,郭沫若[GuoMoRuo]来到南昌,在第二十军党代表朱德家中写成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文中大骂蒋介石是“国贼”,说“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他号召全国军民起来反蒋。“现在凡是有革命性、有良心、忠于国家、忠于民众的人,只有一条路,便是起来反蒋!反蒋!”郭沫若[GuoMoRuo]一面派人将文章送到武汉刚创刊不久的《中央日报》上发表,一面在南昌印成小册子广为散发。一时间,郭沫若[GuoMoRuo]名声大振,俨然是工农武装的代言人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反蒋功臣。蒋介石看到檄文后勃然大怒,于5月10日发出了《通知军政长官请通缉趋附共产之郭沫若[GuoMoRuo]函》,诬郭沫若[GuoMoRuo]“趋附共产,甘心背叛,开去党籍,并通电严缉归案惩办”。
不久,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在武汉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发表通电,并任命唐生智为东征军总司令,准备武力讨伐蒋介石。此时,郭沫若[GuoMoRuo]辗转来到武汉,投奔汪精卫政府。令郭沫若[GuoMoRuo]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反蒋功臣的他,却遭到了汪精卫的冷遇。原来,汪精卫与蒋介石在“反共”一事上态度一致。因为郭沫若[GuoMoRuo]“趋附共产”,也被汪精卫视为另类。不久,汪精卫在武汉下令“清党”,解散工农武装。郭沫若[GuoMoRuo]回到南昌,参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在李宗仁、朱培德等人的斡旋下,蒋介石下野,武汉国民政府于8月19日宣布迁都南京,史称“宁汉合流”。南昌起义也失败了,郭沫若[GuoMoRuo]于1928年2月由周恩来安排流亡日本。郭沫若[GuoMoRuo]在日记中写道:“定十一号走,心里涌出无限的烦恼。又要登上飘流的路,怎么也觉得不安。”从此,郭沫若[GuoMoRuo]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海外流亡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GuoMoRuo]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蒋介石虽然曾下令通缉过郭沫若[GuoMoRuo],但毕竟十年过去了,值此全民抗战之时,十年前的那点过节就算不得什么了。此前,蒋介石就已在陈布雷的劝说下取消了对郭沫若[GuoMoRuo]的通缉令,允许郭沫若[GuoMoRuo]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