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辛亥革命”一词是何时提出 为何开始流传不广?--国家年鉴(2)

图为《辛亥革命[XinHaiGeMing]大事录》内页。(来源:资料图)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XinHaiGeMing]”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GeMing]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GeMing]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与解读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XinHaiGeMing]不仅是刚过去的历史,而且是民国立国不可缺少的历程,因而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解说,就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探讨,也是影响到各政治力量的现实地位的政治宣言了。历史上关于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纪念与解读,不同时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别可谓众说纷纭。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说不但丰富了我们对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认识,透视出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展示了民国年间政治力量消长的历史图景。
1.孙中山等革命[GeMing]党人认为辛亥革命[XinHaiGeMing]有民族民主革命[GeMing]性质
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GeMing]党人对这场革命[GeMing]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GeMing],是种族革命[GeMing],亦是政治革命[GeMing]”,确认了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民族民主革命[GeMing]性质。
革命[GeMing]的进程,诚如他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GeMing]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GeMing]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GeMing]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XinHaiGeMing]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褒扬了革命[GeMing]党人肇建民国的历史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