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清末铁路国有原因:筹款自建成地方士绅敛财借口--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川汉铁路[TieLu]兴办以来,数年来仅筹集到全路所需款数的十分之一,照此速度,还须90—100年的时间这条铁路[TieLu]方能完成。此外,川汉铁路[TieLu]公司[GongSi]经营管理不善,财目混乱,贪污浪费严重。已筹集1000万元路款,被层层贪污挪用的就达200余万之巨。
本文摘自《先锋国家历史》(现更名为《看历史》)2009年第5期,作者:刘永峰,原题:《保路:四川[SiChuan]人的家与国》
保路是四川[SiChuan]人地方[DiFang]意识的一次集体操练。正是这条路,把四川[SiChuan]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这一刻起,中国现代历史被改写了。
1911年5月8日,即宣统三年四月初十,在“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颁布近五年之后,清政府[QingZhengFu]终于拗不过立宪派日益强烈的政治压力,走出了政治改革上最具宪政色彩的一步——新内阁成立了。新内阁成立的第二天随即颁布一项法令——《铁路[TieLu]干线收归国有[GuoYou]谕》,宣布:“干路均归国有[GuoYou],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GongSi]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
端坐在紫禁城里的满清皇族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为迎合时局、力保求存而设立的这个内阁,其颁布的第一个法令,就不幸成了一根引线,点燃了远处西南边鄙——四川[SiChuan]的士绅商贾、黎庶贫民们的愤怒情绪。短短几个月后,这份长达269年的皇清基业就轰然倒塌了。
地方[DiFang]与中央
收路上谕颁发以后,一些无力修路的边远省份,如云南、广西、贵州等纷纷支持,而商办铁路[TieLu]进展尚算顺利的湘鄂、广东几省则反应激烈。5月24日《大公报》称:“湘路奉旨收归官办后,湘省人民极为反对。现今连次开会议决抗拒,群情汹汹。”广东绅商也“大动公愤,纷筹对待之法。”湘鄂粤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认为铁路[TieLu]国有[GuoYou]是朝廷[ChaoTing]与地方[DiFang]争利。
在各地反抗之声里,浮现的是一个末路王朝衰落、地方[DiFang]势力兴起的背影。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制度的精髓。清军入关后,国家的权利始终牢牢控制在中央,确切的说是满族王室手中。但太平天国战乱后,中央权势已被大大削弱,原本由中央支配的各省人事、财政大权落入了汉人督抚的手中。而军队与财政的地方[DiFang]化,又刺激了地方[DiFang]主义意识的觉醒。大权在握的督抚们开始不露声色地与朝廷[ChaoTing]分庭抗礼。
1909年,清廷令各省成立咨议局,使得地方[DiFang]士绅、商人及激进留学生有了一个参与管理本地事务的舞台。是年9月1日,通晓新政的蒲殿俊被票选为四川[SiChuan]咨议局议长。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思想渐渐流入四川[SiChuan],蒲殿俊和当选的大部分议员都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地方[DiFang]自治运动,更使人们认为“地方[DiFang]自治在谋本地之利益耳”,“人民享有参与国家行政之权,于自己区域内而担负其责任是也。”在地方[DiFang]主义兴起,中央式微的背景下,地方[DiFang]与朝廷[ChaoTing]的路权之争便显出别样的意味来。
路权问题
当湘、粤强烈反对之际,“成都一方面”最初却“寂然无所动作”。这跟川汉铁路[TieLu]积弊太深,商办铁路[TieLu]实际上已经破产有莫大的干系。与湘鄂等省所集资金主要来自富商大贾不同,抽租之股成为四川[SiChuan]商办铁路[TieLu]的主要资金来源,“租股并入正粮缴纳,直与加赋无异……扰民十分严重”。铁路[TieLu]国有[GuoYou]之后,不仅抽租将停止,而且之前所缴路款还有归还的可能。后来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邓孝可的见解则较具代笔性,他认为政府此举,对四川[SiChuan]人来说,“尚不无小利”,从建设速度来讲,商办与国有[GuoYou]不可同日而语,而只有铁路[TieLu]早日建成,才能收获效益,“故曰听‘国有[GuoYou]’便”。这无疑是当初四川[SiChuan]商绅的主流意见,他们对国有[GuoYou]与否不甚在意,只求争回路款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