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毛泽东为何下决心定都北平而不选择西安?--国家史册(2)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了,海河两岸瞬间就笼罩在了浓烈的炮火硝烟之中。经过29小时的激战,我军一举攻占天津。坐镇北平[BeiPing]的傅作义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被迫同意和平解决。我军攻下天津的第二天,傅作义便派代表与聂荣臻等人再次会谈。双方达成了北平[BeiPing]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终于使北平[BeiPing]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里,创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北平[BeiPing]方式”。北平[BeiPing]的和平解决为新中国定都北京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柏坡受命,叶剑英预言北平[BeiPing]将是新中国首都
毛泽东[MaoZeDong]是伟大的战略家,他总是善于统筹兼顾。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刚刚响起,毛泽东[MaoZeDong]便着手部署接管[JieGuan]北平[BeiPing]的工作。1948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BeiPing]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北平[BeiPing]军管会主任兼北平[BeiPing]市市长,统一领导北平[BeiPing]的接管[JieGuan]工作。在西柏坡,毛泽东[MaoZeDong]一见到来接受新任务的彭真和叶剑英,就满怀期望地説:“这次接管[JieGuan]北平[BeiPing],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要像接管[JieGuan]沈阳、济南那样,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另外,还要特别防止出现过去某些‘左’的做法。”
尽管前线战事紧张,但毛泽东[MaoZeDong]还是就北平[BeiPing]接管[JieGuan]等问题专门作出指示,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要将北平[BeiPing]作为首都,但叶剑英、彭真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这决不是一次简单的接管[JieGuan]任务,它包含着领袖更多更深的考虑。他们当即向毛泽东[MaoZeDong]表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完成好这次接管[JieGuan]任务。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离开西柏坡,叶剑英和彭真就全力地投入到了繁忙的接管[JieGuan]准备工作之中,从各地抽调的1000多名干部迅速到保定集中。1948年12月17日,中共北平[BeiPing]市委第一次会议在保定召开,研究有关接管[JieGuan]工作。叶剑英在讲话中阐述了接管[JieGuan]北平[BeiPing]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随后,叶剑英和彭真率领接管[JieGuan]人员先后抵达北平[BeiPing]西南的良乡,利用解放军和傅作义谈判的这段时间,抓紧教育训练接管[JieGuan]干部。叶剑英在良乡的一个庙里专门为接管[JieGuan]干部作了几次形势报告。他明确告诉大家:“北平[BeiPing]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其接管[JieGuan]工作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声望,关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JieGuan]工作。我们务必要把眼前工作搞好。”叶剑英能讲出这样有关定都北平[BeiPing]的预见性的话,在当时也是非常有远见的。
1949年1月31日,北平[BeiPing]宣告和平解放。从2月初开始,北平[BeiPing]的接管[JieGuan]工作就在叶剑英和彭真领导下全面展开了,接管[JieGuan]工作到4月初基本完成。接着,叶剑英又积极加强了北平[BeiPing]的治理,包括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市民生活,改善文化教育等等,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中国建都北平[BeiPing]和未来首都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平[BeiPing]的接管[JieGuan]工作也受到了中外舆论的赞扬,就连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天地》也刊文报道:“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干部打稳了中共未来首都的基础。接管[JieGuan]是审慎、周到、仔细、严密的。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8月份,叶剑英调往华南,聂荣臻继任北平[BeiPing]市市长。
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MaoZeDong]下决心定都北平[BeiPing]
1949年1月,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去看望了毛泽东[MaoZeDong]。交谈中毛泽东[MaoZeDong]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毛泽东[MaoZeDong]接着又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定都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BeiPing]。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的答案。”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实际上,他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谈:“依我看,现在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南京。”
王稼祥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因此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合适。”
毛泽东[MaoZeDong]表示赞同。王稼祥再论:“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MaoZeDong]一笑相应地问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稳地説:“我认为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BeiPing]。北平[BeiPing]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BeiPing]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认为首都应定在北平[BeiPing]。”
毛泽东[MaoZeDong]听了如此痛快淋漓的意见后甚感欣慰,连声称:“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MaoZeDong]一边笑着,一边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BeiPing]。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BeiPing],我们也要在北平[BeiPing]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显然,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MaoZeDong]最终下定了定都北平[BeiPing]的决心。
3月中旬,毛泽东[MaoZeDong]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BeiPing]。
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BeiPing]召开了新中国的第一次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审议了关于拟定国都的意见后,开始表决,全体代表一致举手通过,确定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平[BeiPing],并自当天起正式将北平[BeiPing]改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