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季羡林谈民国时清华西洋文学系:一律用英文授课--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WenXue]系,实际上是以英国文学[WenXue]为主,教授,不管是哪一国人,都用英语讲授。但是又有一个古怪的规定:学习[XueXi]英、德、法三种语言中任何一种,从一年级学到四年级,就叫什么语的专门化。
本文摘自:《忆往述怀》,作者:季羡林,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要想谈我和外国文学[WenXue],简直像“一部十七史,不知从何处谈起”。
我从小学时期起开始学习[XueXi]英文[YingWen],年龄大概只有十岁吧。当时我还不大懂什么是文学[WenXue],只朦朦胧胧地觉得外国文很好玩而已。记得当时学英文[YingWen]是课余的,时间是在晚上。现在留在我的记忆里的只是在夜课后,在黑暗中,走过一片种满了芍药花的花畦,紫色的芍药花同绿色的叶子化成了一个颜色,清香似乎扑人鼻官。从那以后[YiHou],在几十年的漫长的岁月中,学习[XueXi]英文[YingWen]总同美丽[MeiLi]的芍药花连在一起,成为美丽[MeiLi]的回忆。
到了初中,英文[YingWen]继续学习[XueXi]。学校环境异常优美,紧靠大明湖,一条清溪流经校舍。到了夏天,杨柳参天,蝉声满园。后面又是百亩苇绿,十里荷香,简直是人间仙境。我们的英文[YingWen]教员水平很高,我们写的作文,他很少改动,而是一笔勾销,自己重写一遍。用力之勤,可以想见。从那以后[YiHou],我学习[XueXi]英文[YingWen]又同美丽[MeiLi]的校园和一位古怪的老师连在一起,也算是美丽[MeiLi]的回忆吧。
到了高中[GaoZhong],自己已经十五六岁了,仍然继续学英文[YingWen],又开始学了点德文[DeWen]。到了此时,才开始对外国文学[WenXue]发生兴趣。但是这个启发不是来自英文[YingWen]教员,而是来自国文教员。高中[GaoZhong]前两年,我上的是山东大学附设高中[GaoZhong]。国文教员王崐玉先生是桐城派古文作家,自己有文集。后来到山东大学做了讲师。我们学生写作文,当然都用文言文,而且尽量模仿桐城派的调子。不知怎么一来,我的作文竟受到他的垂青。什么“亦简练,亦畅达”之类的评语常常见到,这对于我是极大的鼓励。高中[GaoZhong]最后一年,我上的是山东济南省立高中[GaoZhong]。经过了五卅惨案,学校地址变了,空气也变了,国文老师换成了董秋芳(冬芬)、夏莱蒂、胡也频等等,都是有名的作家。胡也频先生只教了几个月,就被国民党通缉,逃到上海,不久就壮烈牺牲。以后[YiHou]是董秋芳先生教我们。他是北大英文[YingWen]系毕业,曾翻译过一本短篇小说集《争自由的波浪》,鲁迅写了序言。他同鲁迅通过信,通信全文都收在《鲁迅全集》中。他虽然教国文,却是外国文学[WenXue]出身,在教学中自然会讲到外国文学[WenXue]的。我此时写作文都改用白话,不知怎么一来,我的作文又受到董老师的垂青。他对我大加赞誉,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他写道,我同另一个同级王峻岭(后来入北大数学系)是全班、全校之冠。这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来说,更是极大的鼓励。从那以后[YiHou],虽然我思想还有过波动,也只能算是小插曲。我学习[XueXi]文学[WenXue],其中当然也有外国文学[WenXue]的决心,就算是确定下来了。
在这时期,我曾从日本东京丸善书店订购过几本外国文学[WenXue]的书。其中一本是英国作家吉卜林的短篇小说。我曾着手翻译过其中的一篇,似乎没有译完。当时一本洋书值几块大洋,够我一个月的饭钱。我节衣缩食,存下几块钱,写信到日本去订书,书到了,又要跋涉十几里路到商埠去“代金引换”。看到新书,有如贾宝玉得到通灵宝玉,心中的愉快,无法形容。总之,我的兴趣已经确定,这也就确定了我以后[YiHou]学习[XueXi]和研究的方向。
考上清华以后[YiHou],在选择系科的时候,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我曾经一阵心血来潮,想改学数学或者经济。要知道我高中[GaoZhong]读的是文科,几乎没有学过数学。入学考试数学分数不到十分。这样的成绩想学数学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愿望当然落空。一度冲动之后,我的心情立即平静下来:还是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学外国文学[WenXue]吧。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WenXue]系,实际上是以英国文学[WenXue]为主,教授,不管是哪一国人,都用英语讲授。但是又有一个古怪的规定:学习[XueXi]英、德、法三种语言中任何一种,从一年级学到四年级,就叫什么语的专门化。德文[DeWen]和法文从字母学起,而大一的英文[YingWen]一上来就念J.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可见英文[YingWen]的专门化同法文和德文[DeWen]的专门化,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四年的课程有文艺复兴文学[WenXue]、中世纪文学[WenXue]、现代长篇小说、莎士比亚、欧洲文学[WenXue]史、中西诗之比较、英国浪漫诗人、中古英文[YingWen]、文学[WenXue]批评等等。教大一英文[YingWen]的是叶公超,后来当了国民党的外交部长。教大二的是毕莲(MissBille),教现代长篇小说的是吴可读(英国人),教东西诗之比较的是吴宓,教中世纪文学[WenXue]的是吴可读,教文艺复兴文学[WenXue]的是温特(Winter),教欧洲文学[WenXue]史的是翟孟生(Jameson),教法文的是Holland小姐,教德文[DeWen]的是杨丙辰、艾克(Ecke),石坦安(VondenSteinen)。这些外国教授的水平都不怎么样,看来都不是正途出身,有点野狐谈禅的味道。费了四年的时间,收获甚微。我还选了一些其他的课,像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WenXue],朱自清的陶渊明诗等等,也曾旁听过郑振铎和谢冰心的课。这些课程水平都高,至今让我忆念难忘的还是这一些课程,而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一些“正课”。
从上面的选课中可以看出,我在清华大学四年,兴趣是相当广的,语言、文学[WenXue]、历史、宗教几乎都涉及到了。我是德文[DeWen]专门化的学生,从大一德文[DeWen],一直念到大四德文[DeWen],最后写论文还是用英文[YingWen],题目是“TheEarlyPoemsofHolderlin”,指导教师是艾克。内容已经记不清楚,大概水平是不高的。在这期间,除了写作散文以外,我还翻译了德莱塞的《旧世纪还在新的时候》,屠格涅夫的《玫瑰是多么美丽[MeiLi],多么新鲜呵……》,史密斯(Smith)的《蔷薇》,杰克逊(H.Jackson)的《代替一篇春歌》,马奎斯(D.Marquis)的《守财奴自传序》,索洛古勃(Sologub)的一些作品,荷尔德林的一些诗,其中《玫瑰是多么美丽[MeiLi],多么新鲜呵……》、《代替一篇春歌》、《蔷薇》等几篇发表了,其余的大概都没有刊出,连稿子现在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