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为何鲁迅与梅兰芳两位大师相互之间成见极深?--中国年鉴
鲁迅[LuXun]是文学大师,梅兰芳[MeiLanFang]是京剧[JingJu]大师,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了奇迹,都为中华民族争了光,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可是,两个人的关系却非常糟糕,从不往来,相互成见极深,不能不是一件憾事。
事情要从1933年说起。年初,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访华,上海文化界名人几乎倾巢而出,鲁迅[LuXun]与梅兰芳[MeiLanFang]自然也在上海共同出席了欢迎聚会,虽然他们同桌吃饭,彼此也都知道对方身份,却形同路人,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讲。因为相互隔阂太深,已无法弥补,既有偏见,也有误解,而两人又都是性情倔强之人,于是,这唯一一次见面的机会也没有进行沟通,更没有“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位文化巨人就这样失之交臂,参商永离。
平心而论,我以为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鲁迅[LuXun]对京剧[JingJu]乃至梅兰芳[MeiLanFang]的多次批评、讽刺是主要原因。在鲁迅[LuXun]的杂文和通信中,先后有十多次提到梅兰芳[MeiLanFang],语气多不恭,对其表演艺术也颇多嘲讽。在《社戏》里,鲁迅[LuXun]说他二十年里只看过两回京剧[JingJu],无非是“咚咚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鲁迅[LuXun]对京剧[JingJu]表演中的象征艺术也很不感冒,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他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到的呢?”这就不无偏见。
最让梅兰芳[MeiLanFang]不能接受的是,鲁迅[LuXun]在几篇文章里对他公开讽刺,用语颇为刻薄。1924年,鲁迅[LuXun]在他的《论照相之类》一文中挖苦道:“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像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虽然没提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说的是梅兰芳[MeiLanFang]。1934年11月5、6两日,鲁迅[LuXun]发表了《略论梅兰芳[MeiLanFang]及其它(上下)》,文中指出,中国的士大夫惯于将一切都变成趣味,变成清玩,一旦“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往往会促其灭亡。鲁迅[LuXun]不客气的批评了梅兰芳[MeiLanFang]和造梅、捧梅的一班士大夫的这一倾向,并且叹惜梅兰芳[MeiLanFang]“竟没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如果说这一段话还有些道理,那么下面这段话就未免失之偏颇了:“梅兰芳[MeiLanFang]的游日,游美,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而事实上,京剧[JingJu]并没有如鲁迅[LuXun]断言的那样式微和消失,反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与国粹,在今天仍有大量的戏迷与观众。
似乎没看到梅兰芳[MeiLanFang]有什么公开见诸报端的反驳言论,但他的不高兴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他不仅没有参加1936年10月鲁迅[LuXun]的葬礼,甚至在解放后举行的多次纪念鲁迅[LuXun]诞辰和忌辰的活动中,作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MeiLanFang],很少出席,而且从不讲话,好在大家都知道他和鲁迅[LuXun]历史上的不和,也不勉强他做违心的事。他和鲁迅[LuXun]夫人许广平虽然同是全国政协常委,经常在一起开会、聚餐、合影,私下却从不来往。他的这些举动,仔细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戏剧大师也是人,自然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是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嘛,都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如今,两位大师都已作古,曾经有过的恩怨龃龉也都随风远逝,留给我们无限遗憾和叹息,正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