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中条山国军惨败引发交锋:国民党称中共乘机扩张--中国年鉴社(2)

  

  国民党[GuoMinDang]为转移国人的视线,逃避不抵抗的罪责,也利用自己手中的新闻媒介,传播什么“八路军[BaLuJun]不愿和国民党[GuoMinDang]中央军配合作战,乘机扩大地盘”等谣言,一时间真相难明。国民党[GuoMinDang]军队虽吃了败仗,却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的同情,在舆论上占了便宜。但蒋介石仍嫌不够,指派第二侍从室主任陈布雷请《大公报[DaGongBao]》总编辑张季鸾、渝馆总编辑王芸生出来说说话。

  当时在重庆[ZhongQing],《大公报[DaGongBao]》作为一份民间报纸,影响比《中央日报》大得多。蒋介石这样做,是要进一步掩盖事实真相。在张季鸾的安排下,王芸生撰写了那篇《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的社评。社评在引述日军[RiJun]的谣言后说:“这些说法,固然大部出自敌人的捏造,惟既播之中外,其事实真相,自为中外人士,尤其我们忠良各界亟愿闻知。因此,我们热诚希望第十八集团军能给这些说法以有力的反证。”

  此时正在重庆[ZhongQing]的周恩来[ZhouEnLai],看到5月21日《大公报[DaGongBao]》重庆[ZhongQing]版的这篇社评后,感到事关真伪曲直,需要认真对待,用事实给予“反证”。因为当时《大公报[DaGongBao]》在读者眼中的分量,周恩来[ZhouEnLai]是清楚的,蒋介石之所以要《大公报[DaGongBao]》出来说话,其原因亦基于此。为此,周恩来[ZhouEnLai]当夜疾书一封长信给《大公报[DaGongBao]》的张季鸾、王芸生,说明晋南战事真相;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将信送到李子坝建设新村《大公报[DaGongBao]》重庆[ZhongQing]馆。周恩来[ZhouEnLai]的信写得非常委婉,首先说:“季鸾、芸生两先生:读贵报今日社评《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矧在当事,能不感奋?”信中一方面驳斥敌寇的谣言,另一方面历陈八路军[BaLuJun]的抗战业绩和共产党团结抗战的诚意。

  信中说:“我们可负责向贵报及全国军民同胞声明,只要和日寇打仗,十八集团军永远不会放弃配合友军作战的任务,并且会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的。”最后提出希望:“敌所欲者我不为,敌所不欲者我为之;四五年来常持此语自励励人。今敌欲于积极准备南进之际,先给我以重击,并以封锁各方困我,力不足辅之以挑拨流言,和平空气。我虑友邦人士不察,易中敌谣,故曾向美国通讯社作负责声明,已蒙其十九日在上海广播,不图今日在此复须又一次声明。我信贵报此文是善意的督责,但事实不容抹杀。贵报当能一本大公,将此信公诸读者,使贵报的希望得到回应,敌人的谣言从此揭穿。”

  接到周恩来[ZhouEnLai]的信,《大公报[DaGongBao]》负责人张季鸾、王芸生也很重视,他们不顾重庆[ZhongQing]一边倒的舆论氛围,毅然接受了周恩来[ZhouEnLai]提出的“将此信公诸读者”的建议,于5月23日在《大公报[DaGongBao]》重庆[ZhongQing]版上全文刊登了周恩来[ZhouEnLai]的来信,并配发社评《读周恩来[ZhouEnLai]先生的信》,再次呼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周恩来[ZhouEnLai]的信发表以后,在国统区引起反响,起到了澄清事实、纠正谬误的作用。

  这篇《读周恩来[ZhouEnLai]先生的信》的社评,是张季鸾先生扶病撰写的,他在社评中说:“读周先生的来信,关于此点得到圆满答复,就是十八集团军一定协同作战。我们知道周先生这几年对于促进团结抗战,尽力之处特多。在现时,几乎是政府与延安间惟一有力的联系。此次给本报的信,我们不但相信其有根据,有权威,并且相信他正为此事而努力。”社评还重点提出了对处理好国共关系的希望:“最好借此次在晋协同作战为起点,对于统帅部与十八集团军之间的许多应妥善处理的事情,都协商解决,重新再建团结的壁垒。”社评最后说:“最好毛泽东先生能来重庆[ZhongQing],与蒋委员长彻底讨论几天,只要中共对于国家前途的基本认识能真实成立一致的谅解,则其他小的问题皆不足障碍合作,而这种团结抗战的新示威,其打击敌人的力量,比甚么都伟大。在此意义上,盼周恩来[ZhouEnLai]先生今后更多多尽力。”在这里,张季鸾始终把共产党当作政党看待,并放在与国民党[GuoMinDang]对等的地位,是有远见的。

  周恩来[ZhouEnLai]看到自己的信在《大公报[DaGongBao]》全文发表,对张季鸾的气度给予了应有的评价。周恩来[ZhouEnLai]的信是在批驳《大公报[DaGongBao]》社评的错误观点,而《大公报[DaGongBao]》能够在自己的版面上发表批驳自己观点的来信,且又不得不冲破国统区的新闻管制,这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周恩来[ZhouEnLai]曾经对张季鸾有这样的评价:“作报社的总编辑,要像张季鸾那样,有优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飞虎,游刃有(下转第76页)(上接第73页)余。”张季鸾提出的“毛泽东先生能来重庆[ZhongQing]”的希望,在1945年8月28日得到了实现,而张季鸾已在1941年9月6日病逝,他再没有机会对国共和谈发表见解了。

  通过这次“笔墨交锋”,王芸生对周恩来[ZhouEnLai]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忠于事业的精神深为敬佩,特别是对“敌所欲者我不为,敌所不欲者我为之”的名言,牢记在心,折服不已。为此,王芸生将周恩来[ZhouEnLai]的来信一直珍藏着,在以后的十数年间,无论是遭国民党[GuoMinDang]的追查封杀,还是辗转迁徙,他始终将这封信保存完好,直到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新闻系时,才将这封信作为新闻史研究资料交予系主任安岗。现在,此信完好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成为历史见证。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