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西安事变中主张反蒋的军官后多数做了汉奸--国家年鉴(5)
最后决定令他们出走。故孙铭久等遵令离开西安,市内秩序旋即恢复。杨虎城此刻,知道托派和少壮派打一下再和的意见,不可能实现了,始于二日晚间,派李志刚、鲍文樾代表,星夜赴潼关进行和平签字,马占山、鲍文樾亦即借机会回北平。西安既起内讧,中央方面当然立刻占据优势,顾祝同在和平文件上只签一阅字,其气焰完全是上级对下级的姿态,毫无平等协商的意味了。在二日晚十时左右,中央军樊嵩甫部队,竟乘隙进军,势将袭击,刘多荃用电话质问顾祝同,是否要打?打,我们就打。顾说他不知道此事,答应即行制止,嘱刘沉住气。已而该部队果然停止前进,顾且以电话告刘,适才前进部队是属民团。刘谓不管什么部队,停止前进就行。因此,高崇民主张我方军队可提前过河,与高陵缪澄流的五十七[ShiQi]军靠拢,不必等到商订的日期(原订是四日)再让出渭南防地。故于三日即开始由渭南撤出,四号一天全师即都过河。我们提前一日,是为避免陈诚、樊嵩甫等之挑衅。盖此时不容前线上有任何冲突,有则便容易由小而大,因小失大。
刘多荃和高崇民到高陵后,刘以师长地位,一切只有尊重缪澄流军长的意见。缪对高素既不睦,当然不听高的任何主张。此时缪已决定放弃甲案,不再西进。他把少壮派之杀王军长事,归咎于红军,盖缪、刘内心均误认为应德田、孙铭久是共产党员。缪仇视共产党,仇视革命青年,当即将进步青年军人万毅看押,更派兵追拿孙铭久等,欲得而甘心,但未获而返。缪恐红军或十七[ShiQi]路军[LuJun]向他进攻,他面对三原作防御攻势。其顽固无知是不可以理喻的。此时高崇民鉴于三位一体的大势已去,他在东北[DongBei]军中亦起不了作用,决定拟赴北平,由刘多荃亲送至临潼上火车,叹息而别。在高陵,于某日高曾接红军代表周恩来亲笔信,邀高回西安。高以本人实际上虽已背弃国民党,但表面上尚属国民党籍,他如回西安,国民党特务很可能以卑鄙手段绑架他,或以所谓国民党组织纪律加以拘禁,况且东北[DongBei]军缪澄流军长既不听高的主张,刘多荃又不能单独有所作为,高纵然回西安亦无能为力,故高于赴北平之前,只给杨虎城将军写一回信,大意是现在和局已成,我两人将来在抗日[KangRi]的道路上再见吧,对于周的信既未作复,亦未应邀去西安。问题是高当时[DangShi]对于共产党还认识不够,以后有人造谣说,东北[DongBei]军东调是高主张的,完全不是事实。枪杀王以哲军长的于连长,以后亦被刘多荃师长由高陵以密令处死,这种为个人复仇主义,是不合理的,是没有政治意义的。
(三)红军的矗立与事变的结束。东北[DongBei]军刘多荃部既按照和议撤出渭南防地,中央军宋希濂即进军西安布防以后,顾祝同入西安城内。此时杨虎城因三位一体已发生变化,对内对外均有戒心,故离开西安,回驻三原。顾祝同到西安,东北[DongBei]集团仅由米春霖出面,举行一次招待宴会,但对于善后商谈,除红军代表外,几无对方。顾乃提议派人赴三原欢迎杨主任回西安,于是派黄杰代表中央军,派卢广绩代表东北[DongBei]军,派王宗山代表十七[ShiQi]路军[LuJun],到三原接杨,杨乃稍释疑惧的心情,返回西安,又亲到卢广绩寓所,托卢到高陵,见缪澄流和刘多荃,解释误会,并诚恳表示,愿三位一体合作如初(时已晚矣)。同时请卢担负联络责任,委为绥靖公署高等顾问,月薪五百元。以后东北[DongBei]军放弃甲案,实行东调,杨又被派出国视察。西安绥靖公署撤销不久,孙蔚如由陕西省主席调为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李兴中,皆升为有名无实的军长,至此十七[ShiQi]路军[LuJun]亦被分散。只有共产党红军,人数虽少,却屹然矗立,毫无变动。故西安事变之结束,当时[DangShi]所谓三位一体,只有中共之一体,由周恩来根据和谈原则与蒋介石[JiangJieShi]的代表顾祝同,折冲樽俎,不亢不卑地把震动中外、轰传世界的西安事变,和平结束了。从此中国历史,亦即发展到新的阶段,所以说西安事变是历史的转折点。
结束语
西安事变从总的来说,是胜利的,是中国历史转入新阶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指导的胜利。在事变过程中,尽管出了一些曲折复杂的现象,但并未影响这一总的胜利。张学良[ZhangXueLiang]之放蒋是正确的,是符合和平解决的方针。至于送蒋,最多送至洛阳即回西安,也未为不可。既未深加考虑,也未有很好安排,仓卒送蒋至南京,实在是太轻率的一个错误,从而引起后来内部一时的混乱,并导致东北[DongBei]军和十七[ShiQi]路军[LuJun]的迅速瓦解,未能很好的发展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军队,实为遗憾。在抗日[KangRi]战争时期,东北[DongBei]军和十七[ShiQi]路军[LuJun],只是无代价的供蒋介石[JiangJieShi]牺牲而已。但张、杨两将军,为抗日[KangRi]救国,坚持不懈的意志,虽至牺牲其个人,牺牲其封建集团亦所不辞,这种精神,可告无愧,可垂青史,功在革命,故其小疵不掩大纯。至于有政治野心,无政治方向,被反动派挑拨操纵的少壮派,除根本就是反动分子混入我们队伍的而外,其初多半是出于热心爱国,但逐渐变成个人英雄主义者,甚至有变成个人利害的盲动者,因而一再犯严重错误,遂至身败名裂。另外蒋介石[JiangJieShi]之背信弃义,国特和托派之造谣挑拨,从敌人方面来说,是尽其所当为,原不足怪。问题在于我们当时[DangShi]工作做的不够,警惕性不高,应当取得经验教训为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上来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是一个转折点,但亦确是个冒险之举。因为当时[DangShi]红军的实力在长征过程中确被削弱,同时共产党的威信尚未普及全国,而东北[DongBei]军又是一个封建集团,数量有限的十七[ShiQi]路军[LuJun],也不是完全进步的力量,国内各地方实力派所谓反蒋,目的都在争权夺利,而且背后都有帝国主义操纵。西安事变如果处理稍一失当,或事变时蒋介石[JiangJieShi]身遭死亡,内则各军阀外则各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三位一体的力量控制不住当前的局势,中国必呈混乱状态。尤其日本帝国主义,有汉奸汪精卫、何应钦、张群等为之傀儡,继续进行“剿共”,中国之革命,不知要推迟到若干年后,始能得到好转,国家人民之灾难与痛苦,将必不堪设想,故西安事变,中共与张、杨和平解决的方针,实为问题之关键。张学良[ZhangXueLiang]、杨虎城两将军,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与红军联成三位一体,亦是关键之关键。但主要在于党的伟大抗日[KangRi]民族统战政策,亦即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领导的正确。总之,西安双十二之举,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正义的行动,说不到什么军事阴谋。结局尽管张、杨一囚一死,但两将军求仁而得仁,心安理得,只这一伟绩,已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