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粟裕拒毛泽东指令改变中原战局:力主江北歼敌--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反复权衡利弊,粟裕认为要改变中原战局,势必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因此,粟裕认为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粟裕拒毛泽东指令改变中原战局:力主江北歼敌--中国年鉴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新湘评论》2011年第10期,作者:刘统,原题:《粟裕改变中原战局:否定南下力主江北灭敌》

  华野主力挺进江南,是中央考虑已久的一个战略设想。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中央就提出华野向江南,陈赓兵团向豫西进军,形成向国统区战略反攻的三把尖刀。这样必将打乱蒋介石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迫使国民党军大量回援,解放区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解放军则转守为攻,取得战略主动权。

  1948年初,刘邓大军进至大别山区已有四个多月,长期无后方作战,部队的弹药、服装和粮食越来越困难。国民党军出动五个师对大别山区进行清剿,刘邓向军委报告他们的艰难处境,希望华东野战军南下支援。毛泽东征得陈毅的同意后,致电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接到中央的指示,粟裕进行了反复的思考。1934年,他随方志敏的红7军团北上,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突围后他在江南地区长期坚持游击战争,深知江南的实际情况。江南是国民党的中心区域,华野部队渡江肯定会遇到阻击。渡江后如果陷入国民党军的围堵,连续作战,沿途无处安插伤员。好仗亦不敢打,每战必须转移。这样必将陷入被动,不仅实现不了中央的战略意图,而且华野部队也将受到重大损失。

  反复权衡利弊,粟裕认为要改变中原战局,势必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因此,粟裕认为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陈毅回到华野,兴致勃勃地向干部传达中央指示精神:中央的意图是“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胜利就来了。”会议休息时,粟裕却把自己的设想完整地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大感意外,一个战略区负责人要求中央改变战略方针,在解放军历史上尚无先例。但是陈毅尊重粟裕的意见,并认为粟裕可以向中央军委报告。于是,粟裕写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向中央陈述华野不过江的理由以及在中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

  仔细阅读了粟裕的电报后,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发出电报,请陈毅、粟裕来中央驻地开会。陈粟立即动身,乘车来到河北阜平城南庄,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城南庄会议开了整整一周。粟裕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并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根据。中央领导人听完汇报后,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了粟裕的方案。并决定陈毅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刘邓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负责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指挥。

  以后的战争历程果然如粟裕所料。华东野战军连续进行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取得了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为后来的淮海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也在修改战略方针。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华北的国民党军已经陷入困境,不可能战胜解放军。与其困守被各个歼灭,不如提早放弃东北和华北,将百万国民党军精锐主力调往江南,与共产党隔江对峙,保住半壁江山。他到沈阳劝说卫立煌,要他放弃东北,将60万军队撤入关内。又劝说华北的傅作义,希望他带领华北55万部队从海上撤往江南。

  如果蒋的这两个决策都实现,解放战争将可能延长很多时间。但卫立煌考虑,不战而放弃东北,将来追究责任,自己必然是替罪羊。再说,他相信自己手中的国民党军都是精锐主力,林彪想吃掉他也没那么容易。军队就是实力,就是地位。从这些利益考虑,卫立煌一再拖延,不执行蒋的命令。傅作义则根本不考虑蒋的建议。他本人非蒋的嫡系,再说手下的将士多是绥远人,要他们远离家乡去江南,谁愿意去?

  蒋介石总结失去大陆的教训时沉痛地说:我们的将领是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一方有难,大家都袖手旁观,谁也不伸手去援助对方。这样怎么能打胜仗?直到被人家打败俘虏,才追悔莫及。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