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红军为何丢失井冈山:王佐袁文才被杀后旧部反水--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袁、王被杀直接导致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1930年3月下旬,袁文才部以其妻叔谢角铭为首,王佐部以其胞兄王云龙为首,联名给湘赣省政府打电报,“电告反赤”,并在茅坪成立边防保卫部,完全控制了过去红军赖以最后据守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为何丢失井冈山:王佐袁文才被杀后旧部反水--国家年鉴

  这是反映井冈山会师的油画。井冈山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 新华社 供图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1年6月30日,作者:黄昌成,原题:《井冈山:从绿林啸聚到革命摇篮》

  七月的脚步越近,井冈山就越红火。在其中心景区茨坪镇,每一棵绿化树都红旗招展,数不清的旅客在每天早上登上一辆接一辆的旅游大巴,往返于茅坪、大井等红军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一直到夜幕降临回到住处。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许多游客都往井冈山来,我们所有的房间都住满客了。”一家三星级酒店的前台客服说,“这是十年来最为火爆的一次。”

  早在1927年,井冈山也曾迎接过一批客人。在当年的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撤退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当地“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的配合下进驻井冈山,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开创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井冈山便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著称于世。

  八十多年后,当年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洞开山门的袁、王两家的后人们也早已开枝散叶,各自为生活而忙碌。

  王佐的曾孙、已经67岁的王生茂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退休后,近来又被江西省干部学院聘为特约教授,主讲“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去年就讲了300多场,今年到现在讲了60多场,估计全年下来不会比去年少。”

  从汝城到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东临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

  但按照1927年8月中央和毛泽东在《湘南运动大纲》以及秋收起义计划,工农革命斗争中心是地处湘南的汝城而不是井冈山。

  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边界的大山区,处广东北上湘鄂的交通大道。当时汝城已经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驻汝城特委,工农革命军达4000人,枪千余支,工农革命群众达五万多,被誉为“新湖南”和“东方彼德堡”,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

  其时中共的计划,割据湘南一是为了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东江,准备在广东建立革命政府之后搞第二次“北伐”;二是形成一个革命中心,带动湘粤赣三省革命。

  秋收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撤退到浏阳市南隅的文家市,前委会议否定了“攻浏阳直取长沙”的既定方针。9月19日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的一个大教室开会,师长余洒度等人坚持要攻打长沙,而毛泽东则坚决不同意。“他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最后,毛泽东的战略退却意见获得通过,会议最后以前敌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

  孰料部队在假道湘赣边界前往湘南途中又生变故,在卢溪的白泥岭遭到赣敌朱士桂部的袭击,损失700多人,总指挥卢德铭阵亡,剩下800多人的队伍进入莲花县城。

  在进城次日,原浏阳县工农义勇队的中队党代表宋韵琴(后改名宋任穷)携带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赶到,并向毛泽东转达了汪的口信:“毛应该开到赣西的宁冈去,那里有我们党的武装,有我们党领导的几十支枪,其余的事都写在信上。”

  因为中央曾规定,秋收起义前委到了哪个省的地面,就要接受哪个省委的领导;而原定前往湘南是以一个师的军力为前提,而当时部队只剩下1000人,出现了枪多人少的情况,军力的变化决定了原计划行不通;再加上湘赣边界各县没有驻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这对军事上接连受挫的工农革命军非常有利。

  “江西省委带给毛泽东的这封信,是一个十分重要、可靠的信息。这封信对秋收起义部队的走向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伯流和井冈山学院研究员陈钢在他们合著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一书中这样认为。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