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揭秘:谁是最早辞世的中共“一大”代表--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1925年5月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医院治疗。德国医生医术高明,但也无法与暴戾的死神抗争。临终前几天,王尽美便委托中共青岛市委负责同志笔录了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为党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王尽美(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新民周刊》2011年6月27日,作者:沈嘉禄,原题:《王尽美:未尽的才情——记最早辞世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
50年代,毛泽东去青岛视察工作,在跟山东省的党政负责人回忆起中共一大代表时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
前不久不少报纸刊登了一条有关《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的新闻,还配发了《宣言》的封面,匆促间,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这也说明刚刚摆脱旧帝制的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思想的陌生与疏隔,但事实证明这又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传播。
记者曾经前往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采访,在山东省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刘集村党支部旧址,看到了这本单薄而影响巨大的马列经典名著。它是用较淡的红色油墨印刷的,马克思的肖像已经模糊不清。广饶县博物馆馆长尹秀民告诉记者,这本于1920年出版的、中国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发行量仅为1000册,如今已是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
尹秀民馆长告诉记者,1925年早春,中共济南地方执委会刘集支部借农民学校成立,几天后适逢春节,女党员刘雨辉回到老家刘集村,怀里揣着一本红封面的《共产党宣言》。在农民夜校里,她指着封面对大家说:“他叫马格斯(陈望道中译本首次翻译时的译名),德国人,他跟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写了这本书,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一学他们的书,他们会让我们明白革命的目的。”
“这本《共产党宣言》很可能就是王尽美交给她的。王尽美在山东开展党建工作,并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尹馆长说。
沉浮谁主问苍茫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4日,王尽美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一个佃农的家庭。这个典型的中国乡村坐落在诸城、莒县、日照三县交界处,银带般的潍河,蜿蜒起伏的沂山山脉,一望无际的昌潍平原,在落日余辉下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美丽的图画。
在鲁东南这片土地上,大北杏村不算小了,有三百多户人家,还有地主十多户,王家男丁不多,到王尽美这代,还是两代单传。王尽美的父亲死得早,他是遗腹子,那时农民自然没能力拍照,所以王尽美成大后连父亲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当家人死得早,家里的经济条件当然不会好,连饭都吃不饱。王尽美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羊,后来地主看他聪明伶俐,就让他陪自己的儿子读书,这样,王尽美就意外地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机会。私塾先生见他眉清目秀、聪颖好学,还为他起名瑞俊,字灼斋,那是很有中国古风的名字。但这种“陪太子读书”的日子没过久,地主家两个儿子先后得暴病而亡,很迷信的地主就认为王尽美是克星,将他逐出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