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方正县老人谈开拓团罪行:连牲畜都不敢去那里--中国年鉴(3)
中国人不能吃大米,被发现就是“经济犯”
采访时间:2005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黑龙江省方正县吉利村
见证人:刘安发男,81岁,日本开拓团历史的亲历者,曾为日本移民做工。1947年参加解放军,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广西剿匪。1953年因病复员回家。
本来是我们的地,日本人来了就占了
我们这个屯是老屯,日本人来前,“满洲国”政府叫我们把地照都交了。先是说收了重分,后来说是一垧地给100块钱,实际上,能闹10块8块钱就不错了。
康德8年(1940年),日本人就来了。在吉兴南屯盖起了红部,就是他们开拓团的团部,他们叫“红部”,我们就跟着叫红部。
那是个用红砖打了地基的草房,周围拉着刺槐。开拓团的团长就在那,他有只狼狗,平时出来,就给他叼着公文包。
他们占了我们的地,连山林都分了,不让我们上山伐木头,谁敢伐木头,道口被截着,要挨打的。
被收了地的中国人家,多半被迁走了,迁到专门的部落里去了。我们这两个屯没迁,留下给日本人为户——日本人不会种旱田。他们种燕麦、大麦,用来喂马。
他们种的地是我们弄好的地,有垄,他们就顺着垄撒籽,然后耙平,就等它自己长大,之后再雇人割这些日本人,每天早上都训练,扛着木头枪,戴个鬼脸,嗷嗷地叫,练刺杀。
中国人吃大米就是经济犯,要抓起来判刑
我父亲在我两岁时就被胡子抓走了,当时我们家就我母亲、哥和我三人。没了地后,我和我哥就在附近扛活。后来,村长刘坤说我,别都在外面扛活,一年连三亩地的庄稼都挣不回来,还是留一个在家种地。
康德9年,我开始种地。当时,有能耐的人,和开拓团的日本人搞关系,弄点好地种。刘坤帮我找了一个日本人,好像叫果基,是五班的,租了他30亩好地,一年下来,苞米、黄豆能收七八担,交了之后还能落个吃的,比出去扛活好。
康德10年,我哥也在家种地了。
那会儿我年轻,有力气,啥活儿都干。
日子当然还是苦了。吃的苞米茬子、高粱米和小米子——我们不能吃大米白面,被日本人发现就是“经济犯”。所以,逢年过节,家里弄点吃的,都在黑夜偷着吃。
连要饭的都不敢去日本团民那儿,牲畜也不敢去他们的地里
开拓团来的时候,我18岁。没文化,也不懂事。他们占了我们的地,我们就给他们为户,要种地还要托人搞关系,当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下就变成下等人了?
我还算是幸运的。日本人搞归屯并户,原来人住得散,沟里沟外,两三间草房子,因为山里有抗联,日本人就归屯并户,迁到了部落里——我去过四部落和五部落,那儿没有井,吃沟里的水,也没药,那个地方叫挑灶沟,因为人差点都死绝了。
那年头要饭的多,每天都有。他们不敢到开拓团要饭,只能找我们——谁也不敢去开拓团要饭,连牲畜都不敢上日本人的地里去。
快光复那年,除了残疾,开拓团里的男人全都去当兵了。
我哥也被征去勤劳奉仕,上佳木斯给日本人修道基。我也给日本人修过飞机场,干了一年,吃不饱,住席棚,下着雪,光脚还要我们干。不少人都累死了。
日本人狠,把女人孩子放一起炸死,反而是中国人收养了那些可怜的日本孩子
光复前后,日本人眼看大势不妙,开始逃跑。那段时间,我们这地方的日本人很多,北边的开拓民都经过我们这儿南下,想回日本。后来,老毛子部队来了,好多日本人——有万把人,就被困在这儿,走不了了。死人死老了,一片一片的,更可怕的是,他们那些走不了的,都聚到一起,堆上炸药和手榴弹,集体自杀。
日本人撤时,一般都先杀掉小孩和女人。妇人搂着孩子围成一圈,日本兵从远处向圈里扔手榴弹,没炸死的孩子,还要用刺刀刺死。
反而是中国人收养了那些可怜的日本孩子。光方正县就有一千多个。现在,他们都回日本了。(据新华社)
中日友好园林
中日友好园林的前身是“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于1963年兴建,1995年改为中日友好园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之后,尚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开拓团民纷纷结队寻找回国途径。当佳木斯附近的开拓团民集结在方正县伊汉通乡开拓团本部(现伊汉通乡吉兴村)一带时,已是深秋,人数也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因长途跋涉,寒冬降临,加之传染病流行,有开拓团民先后死去,而方正人民以德报怨,救助、收养了活下来的妇女和儿童。
解放后,方正县人民政府在炮台山北麓修建了日本人公墓,墓内合葬着五千多具日本开拓团民的遗骨。
武装的日本“移民开拓团”成员在伪满洲国北部佳木斯开垦土地。(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