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1933年粟裕攻硝石被打断左臂动脉 血喷1米多远--国家史册(3)
警卫员十分利索,迅速扯下自己的绑腿,扎紧粟裕的左臂上部,止住血喷。
侥幸没事的萧劲光急出一身臭汗,大喊,担架!快送参谋长到救护所!
南方的山路崎岖,又碰巧遇上倾盆大雨,三四个小时后,警卫人员才一步一滑,跌跌撞撞将粟裕抬到山下救护所。
粟裕的伤势本来十分严重,又一路不断淋雨,伤口受到感染,他的左臂肿得如同小腿。小小战地救护所条件有限,毫无能力救治,只得派人将他送往军医院。
军医院的医生到底更像“正规军”,正儿八经一会诊,发现子弹从粟裕左前臂两根骨头中间穿过去,两边骨头受伤,神经也被打断,而且已经感染,出现了坏死现象。
战地军医似乎都是不管人家日后雅不雅,残不残,只要能保住一条“小命”就“万事大吉”的人。他们决定立即截肢,“提升”粟裕做“一把手”。
粟裕正好清醒过来,医务主任向他说了这个决定,并说,不锯掉左臂,就有生命危险。
活着当然好!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才二十六岁的人还远远没看够,起码还没结过婚,而且“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当然,粟裕不知道父亲已不在人世)”,谁又愿意冒生命危险,与冥冥中的黑白无常挑战?
粟裕却想,锯掉左臂,即使待在部队不做事吃闲饭,都有许多不方便,更不用说冲锋打仗了。因此,他坚决不让截肢,宁愿两眼一闭醒不来。
不让截肢,医生只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粟裕感染了的伤口,还是得马上开刀排脓。
军医院比救护所也好不到哪里去,麻药依然是稀罕东西,有也都在国军的仓库里。主刀医生没见过华佗,但治疗的方法和华佗有得一比。
他的设想是,搬一条凳子,用粗麻绳将粟裕的左臂紧紧绑在上面;医护人员则死死按住粟裕的右臂、头部与肩膀,自己霍霍磨刀后,就上来动手。
粟裕比关羽“差劲”的地方,就是认可了医生的办法,而且不喝酒不吃肉,也不找人来下棋。
手术开始了。粟裕痛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牙齿咬得格格响,浑身冷汗如雨,却始终不出一声。
从这一点看,他虽然不曾谈笑自如,但还是不输于关羽。
手术做完后,伤口的护理还远远没完。
为防止再度感染化脓,这家“叫花子”军医院没有药品,倒很会就地取材:将破蚊帐剪成布条子,两指宽,五寸长,先在盐水里浸泡好一阵,将头天早晨从子弹进口处捅进去的布条子,次日一早从子弹出口处抽出来,再捅进一条新布条,循环往返,周而复始。
许克祥大概是能掐会算的“神仙”,没打死“命硬”的粟裕,也要弄点神通,活活整死他。
伤口被布条捅来捅去,不仅没长拢,还奇怪的“无中生有”,长出了一层顽固的肉芽。
医生无法可想,又只有“诸葛亮会”上得来的“笨”办法:找来一个小耙子捅在伤口里,不停地转圈抠耙,直到把“不请自来”的肉芽子一点点耙掉。
整整五个月,一会儿布条子捅,一会儿小耙子耙,关羽这样的铁汉不用说喝酒谈笑,恐怕想“痛快给一刀”或者“申请安乐死”的心都有了。
粟裕却坚持下来了,依然不哼不叫,被折磨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到阎王殿门口打了几个来回。
漂亮的女护士们见过英雄,但没见过这样的英雄,纷纷转过身去,不忍细看,还一边“梨花带雨”,落泪不已。
粟裕却微笑着宽慰说:“只要能保住左臂,我能受得住。”
好在折磨总算挨了过去,军医院忽然“开了窍”,爽快地放弃了这“高科技”医术的“试验品”,把粟裕送到了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手术队,用上了从国军仓库搬来、当时苏区最好的外科药品碘酒治疗,粟裕也就很快重见天日,痊愈出院了。
不过,粟裕虽然保住了手臂,但还是留下了终身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