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花花公子张学良一生为何赢得众多知识女性青睐--中国年鉴网(3)

  

  汪睿在他的《张学良情爱档案》一书中披露,宋美龄对张学良产生好感就是由于他既威武雄壮又风流倜傥。上海五卅惨案时,上海学生因为援助失业工人,遭到英国巡捕的开枪射击。张学良听到消息后,在天津发表了《致上海五卅爱国学生电》,他写道:“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天道何在?积弱之国,宜知奋勉。兹本人爱群之心,谨以廉俸所入,捐助二千元。即日由中国银行汇上,慰藉死伤。宵烛寒光,力难远济,聊以尽心而已。”

  后来,张学良来到上海,调停冲突,维持秩序。在美国领事馆的宴会厅里,风采照人的宋美龄和风流倜傥的张学良在幽幽雨夜,两个人用英语交谈,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那个时候,说英语和跳舞绝不像今天这样不足为奇,而是上流社会的专利。难怪,此后宋美龄要称张学良为绅士。而且结下了将近长达一个世纪的友谊。

  以前她以为张学良不过是靠父亲的势力起家的公子哥儿,可令他吃惊的是,这位英武潇洒的少帅,并不是轻薄无聊的纨绔子弟,尤其是他出口成章的演讲才能更是让宋美龄为之倾倒。她觉得,没有谁比张学良更让她佩服的了。她给张学良当英语翻译,亲眼目睹了他在外交场合应对如流的风采,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连宋美龄都觉得尴尬,可张学良竟然轻松应付。张学良到上海是为了劝阻人们不要罢工、罢课、罢市,可一个意大利记者问他:“少帅对上海的罢工、罢课、罢市有何感想?”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容易挑起各方的不满情绪,包括张学良自己。他把这些事情的利弊进行了一番扼要的分析,分析之后明确表态“我本人并不赞成罢工和罢学。但是,我上海工人和学生的罢工和罢课,都是不可否认的爱国之举,我本人又颇感同情。”真可谓滴水不漏,难怪在场的记者十分感叹。他的回答非常得体,既没有对英国人显示怯懦,又没有对民众进行指责。英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张学良,你部队只有三千多人,万一发生变故,你能控制上海吗?张学良把桌子一拍,告诉他,如果上海真需要军队来维持,我只要打一个电报,不出一天时间,二十万军队都可以顺利进入上海。那个记者再也不敢趾高气扬了。在旁边担任翻译的宋美龄,认定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将才。而当时的蒋介石在这位天姿国色的女人眼中,还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

  现在有的人虽然地位很高,却往往自降身价,把自己当成老板或老大,对人横眉立目,动辄训斥,不管对谁,只要心里不高兴就一顿臭骂。好像这样才能显出气派,显出权势。其实,这些方法只对那些愚民或三岁小儿起作用,碰到知识分子尤其知识女性,只能让她们嘲笑,甚至让人在心里替他们感到难为情。

  现在该说到第三点了,他既有侠骨又有柔肠,这也许是他吸引知识女性的又一原因。

  有人可能对这一条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女子喜爱男人的共同标准,岂独知识女性为然?其实不然,男人做到狭义也许不难,但同时具备柔肠则大为不易。就像梁山上的好汉,个个堪称侠肝义胆,但却似乎都缺少女性看重的柔肠。而这两样,张学良恰好都具备。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张15岁就和于结了婚,于凤至是个知书达礼的女性,我看过她的一幅书法,那绝不是几天能练就的功夫。可张学良似乎并不喜欢这个大自己三岁的夫人,甚至跟人家说:“你嫁错了人,你是贤妻良母呀,可是张学良不要这个贤妻良母。”可当于凤至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她得了重病,中外医生都束手了,说她一定要死了。如果死就会扔下四个孩子。于是,张母和于母两人就商量,说于凤至有个侄女,让张学良娶这个侄女,以便照料几个孩子。可张学良坚决反对,跟她们说:“她现在病这么重,真要我娶她侄女,那不是我这边结婚,那边催她死吗?那叫她心里多难过?”然后他又说,你们转告她,如果她真死了,我一定娶她侄女,将来给她带孩子,管着孩子。

  后来,于凤至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带孩子到英国留学。听说张学良因为西安事变被关起来,她扔下孩子,从伦敦只身返回,亲自向宋美龄求救。她毅然决定陪张学良坐牢,辗转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受尽奔波之苦,直到患了可怕的乳癌。后来,这一回,她又奇迹般地活下来。晚年,她到了美国。在美国,她买下了电影明星泰勒的旧居,对人说:“将来汉卿一旦有了自由,这幢别墅就能作为他和赵琦霞(赵四小姐)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这些年来,我在洛杉矶所以拼命地搞房产生意,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为汉卿买一幢像样的房子。”临死之前,她还在自己的墓穴旁边,为张学良留下一个位置。而这时,他已和张学良办理了离婚手续。

  赵四小姐,无疑是一个当代美女,她的玉照曾上过《北洋画报》的封面。她和张学良半个多世纪的冰霜爱情,不知引来多少男女的神往。可他们的相识却是典型的英雄救美。《张学良情爱档案》一书对此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天,海风骤起,大雨将至,张学良游罢泳,穿了衣服,正准备回到别墅去。忽然,他发现几个穿泳衣的姑娘在海岸上惊恐地呼喊救人,张学良见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有个天蓝色的影子在浪花中挣扎,他把穿好的衣服又脱下来冲进了大海。就在别人准备营救的时候,张学良已经救起了那个落水的姑娘,那个姑娘就是后来在艰难寂寞中陪伴了她一生的美女赵一荻(即赵四赵琦霞)。如果他当时不及时救助,那个少女也许就会在大海中丧生。后来,赵一荻在燕京大学读英文。当她听说张学良生病,就从天津赶到东北。赵一荻出走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小报上的热门。她父亲一气之下,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宣布同赵琦霞脱离父女关系。

  西安事变后,一开始是于凤至照料监押的张学良,后来,于凤至患癌症,张学良请求让赵一荻照料他。这时赵一荻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份,和张学良分手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张学良毕竟已不是当年威风凛凛的少帅,而是蒋介石的阶下囚。但当来人把这个情况告诉她,她就忍痛与爱子分手,洒泪奔赴囚牢。而1940年,她还不满30岁,正是鲜花怒放的岁月。以她的条件,找一个大官或是大亨绝不是什么难事,可她似乎根本就没这么想过。直到1964年,赵一荻51岁时,他们两人才最终有了结果。台湾《联合报》为此发表了消息,题目很长,也很有诗意:肩题是“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正题是“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副题“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提到赵四的时候,禁不住由衷赞叹“一荻、一荻,你这个赵四之名也将永垂千古。在人类可贵的性灵生活史上,长留典范,为后世痴男情女,馨香景慕。睹一荻之痴情,羡汉卿之艳福,读史者便知,若汉卿只是个酒色之徒而非性情中人,他哪能有这个美丽的下场。--花花公子不难做,但是古今中外的花花公子,有几个不落个丑恶的、难堪的结局。漫说张学良这种大头头了,读者闭目试思,在你所亲见亲闻的酒色之徒中,有几个不凄然而逝?红颜知己,学生战友云乎哉?”

  世间男女,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可以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可真到紧要关头,男子汉能挺身而出保护女子,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能够为对方考虑,甚至牺牲自己,实在难能可贵。在这种考验面前,真正及格的人并不很多。我们古人就说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能够在大难来临时仍能互相顾惜,不离不弃,实在让人心生敬意。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被他爱过的女性,都是幸运的。将他们的爱情如果作为典范,肯定够格。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