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毛泽东在谁死后起草唁电:领导抗战 功在国家--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1943年8月1日林森在重庆逝世,终年75岁。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唁电,“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以表对这位“平民元首”的哀思与敬仰。

  

毛泽东在谁死后起草唁电:领导抗战 功在国家--中国年鉴网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张羽,原题:《探访福州凤港村 追寻“平民元首”林森足迹》

  辛亥革命的元勋林森,是迄今为止福州籍最大的“官”。他曾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2年,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近日,记者走访了林森的故乡——位于福州南郊的祥谦镇凤港村,追寻这位辛亥元勋的足迹。

  林森为人处事低调,不喜张扬,被誉为“平民元首”。如今,故人已去,而在凤港村内,一座由林森捐资建设的凤港小学,是这位革命老人在故乡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记忆。

  与周围的现代民房不同,仅有一层的“林森教学楼”依旧保留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记者见到,最初的小礼堂如今已改造成图书室,林森的半身铜像立于中央。为纪念林森,后人把有关林森的照片史料等展览于此。《林森督建黄花岗烈士墓》、《九江起义时与革命同志合影》等一组组略显模糊的黑白照片,默默诉说着那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追随中山闹革命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急令闽籍将领萨镇冰率领海军赶赴武汉镇压革命。当清军舰队开至九江时,同为福州老乡的林森亲自登舰,并成功说服海军起义。随后林森又与吴铁成一道,组织和策划了九江起义,对扭转当时的军事局势,促成辛亥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上,早在辛亥革命初期,林森就活跃于各种革命活动。1903年,林森在上海成立了旅沪福建学生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林森率领福建学生会全体同志转为同盟会会员。此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的林文、林觉民、刘元栋等19位福州籍革命志士,大多出自福建学生会。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林森在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中,都坚定不移地紧随孙中山。孙中山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与他合作的参议院、国会议长也都是林森。

  这种亲密的战友关系也一直延续。孙中山逝世后,林森多次正式提出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并积极为孙中山建造陵寝,树碑立传。为此他倾尽了全力。

  青年林森助台抗倭

  距离凤港小学不到300米的地方,就是林森出生的地方。老屋不大,只有一个门厅及两间偏房。老屋外,陶江之水静静流淌,旧时的渡口已经停航,林森正是由此走出,逐步走上革命救国之路。

  台湾是林森成年后社会生活及革命活动的起点,可谓他的第二故乡。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副会长林友华说,童年时,林森家境贫寒,但却刻苦好学。在家乡的教会学校接受了14年西方教育后,19岁的林森远赴台湾的西学堂求学,后又考进台湾电报学堂,接受科学技术的教育与训练。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驻台机构奉命撤回福建。但任职于台北电报局的林森却没有随之回闽,而是投奔由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次年,林森返回福州,奔走于沪、粤之间,联络革命志士,并与孙中山先生取得联系,接受革命主张。

  1898年,林森冒险再往台湾,欲于台北集结同志策划抗日斗争。林森对台湾一往情深,而台湾人民也没有忘记他。时至今日,前来探访凤港故居的台胞络绎不绝,小院内一块石碑上,还镌刻着李钧杰、林隆官等台胞为林森故居修复所做的贡献。

  更令人回味的是,至今在台湾还有不少林森的遗迹:台北建有林森纪念馆,林森的塑像也依然在台北矗立;许多县市与乡镇均保留“林森路”或“林森街”之名。

  此后,无论是1932年初的“淞沪抗战”,还是在“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的抗战中,林森都以极大的热忱、坚定的立场投入到抗战救国大业中。1943年8月1日林森在重庆逝世,终年75岁。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唁电,“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以表对这位“平民元首”的哀思与敬仰。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