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清朝全民腐败 吾辈要光复中华--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一个来自敌国的间谍机构,却将自己标榜为解放者:“吾辈同志之目的是,为了全人类首先必须改造中国”,“中国清政府已经腐败,敌视我们,不理解协同防御之大义。故我同志要协助汉民族之革命运动,使之成功,最迟于10年内改造中国,以期实现中日提携。”当时的日本人从来就不认为清朝代表中华,而更多地将其当做一个占据了中华的“胡虏”。
文章摘自《绝版甲午》 作者:雪珥 出版:文汇出版社
1896年7月2日,甲午战争的炮声早已停歇。
一位西服革履的日本人速水一孔走进了杭州的仁和县衙门,操着流利的中文,要与知县伍桂生商量一件大事:领回两年前被斩首处决的日本间谍藤岛武彦、高见武夫的遗骸。
这两名化装为和尚的间谍,在杭州被处决后,由仁和县用棺入殓,封交地保浅土浮埋。甲午年年底,杭州同善堂又将他们移葬义冢,专门做了编号标记。伍桂生会同速水一孔,在善堂司事等的陪同下,亲自办理了两具棺木的移交手续。
随后,在中国官方的帮助下,日本人将这两具棺木辗转送回了他们的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甲午战争中被处决的日本间谍,陆续开始了魂归故里的旅程。只有在金州被处决的“三崎”,因辽东半岛根据《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将此当做了新领土,而就地安葬并树碑立传。日本人在收集“烈士”遗骸方面,表现出来相当的耐心细致,并为了这些事不断行文中国总理衙门(“外交部”),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配合。
日本军方也正在认真核对阵亡将士的姓名,务求为他们每个人都在靖国神社等地方拥有一个灵位。“烈士”的事迹被有计划地整理出来,一些“烈士”甚至被神化:比如在南京被处决的间谍楠内有次郎和福原林平,日本史料堂皇地记载道,他们被斩首后,那个刽子手就冤魂附体,不病而亡;而他们的冤魂还在刑场附近游荡,吓坏了当地百姓,众人只好将他们的尸骨重新挖出来,盛装入殓隆重下葬,才消停下来,但那一带很久都无人再敢居住。
日本各地则纷纷为自己家乡的“英雄”,尤其是“烈士”树碑纪念,全国上下在胜利的狂欢中,又将表彰“英雄”演变成一场民众自发的“爱国主义”教育。《日清战争实记》中就记载了大量此类故事,其中有一个小村庄,有九人参战,都立功而归。村民们便立了块用汉字文言写就的凯旋碑,在大略回顾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过程后,说道:“若是役者旷古所未有,是固虽圣天子文武圣德,应天顺人之所致,元勋画策适机宜之效。抑亦谓之非从军诸子克履果毅,若貔若虎视死如归,忘家报国之功可乎哉?是役我村中从军者九人,皆力战立功,相继罢归。于是,同志胥谋,椎牛沥酒,以慰其劳,且将刻其事于碑,以告后昆。若夫诸子雄心奇迹,则载在史乘,人皆知之,余复何赘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甲午战争开战时被日本舰队捕获的北洋通讯船“操江号”,其被俘官兵也被日本释放回国,《申报》等却发表评论,严厉质问这些在日本受尽折磨的同胞,为什么不自杀成仁呢?!至于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数十万将士,除了少数一些将领,如邓世昌、左宝贵等之外,无人记得,惶论官方公祭和树碑立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