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 >
1.5亿电动车废旧电池期待出路--国家年鉴
“我们在邳州的工厂,2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化自动破碎分选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0余吨废旧铅酸电池,二期将规划4条生产线,按现有回收量肯定‘吃不饱’。”最近,江苏春兴集团副总裁马永刚很是发愁: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再生铅生产企业,就是收不来足够的废旧铅酸电池。
翻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9类危险废品中,就有铅酸电池。如何对它消化处理,既避免资源浪费又防止二次污染,这对电动车生产使用大省江苏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话题。
多数废旧电池落入小作坊
“省劲,方便,关键还不堵车。”说起电动自行车的好处,南京市民王女士脱口而出。“缺点是,经常得换电池,这不,已经换过两回了。”王女士说,电池充不上电,只能到原销售点以旧换新。
记者调查发现,车辆销售、维修点是废旧铅酸蓄电池整个回收链条上的“第一落点”。那么,这些被集中起来的废旧电池又流向哪里?“70%—80%被转卖到了小商小贩手中。”马永刚介绍,以一辆重约15公斤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为例,一般含铅量在63%左右,纯铅重量约9.5公斤,一转手可卖百八十元。而目前市场上纯铅价格高达1.65万元∕吨,导致“抢食者”趋之若鹜。
江苏是铅酸电池生产、处理大省,每年全国报废的铅酸电池在200万吨,1∕4在江苏处理。今年6月,省环保部门启动专项整治,对全省所有涉铅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关停了一批违法违规处置企业。不过,当下偷偷活动的“游击队”仍不在少数。
省环保厅固废中心危险废物管理科科长陈锋告诉记者,此前我国危废管理只涉及废旧电池的“处置”,而“回收”一直处于法律边缘,直到今年,环保部一份文件才提出“对于从事收集贮存废铅酸电池等危险废物活动的单位,依法开展危废经营许可证审批工作”。而目前,面广量大的回收小作坊仍未进入实际管辖。
环保责任该由谁买单
说起废旧电池的回收,马永刚感悟到了“价格”的诱惑力。“哪怕你每片比别人高出一角钱,立马就好收了。”他认为,在废旧蓄电池回收中,“正规军”败给“游击队”,回收价格是主因。
为什么不提点价呢?“你提价,游击队特别是土法小炼铅企业也会提,总之他会比你高出一点点。”马永刚说,深层次原因,是“正规军”和“游击队”各自的回收、处理成本大有不同。“拿个刀斧,撬开废旧电池,把最值钱的铅板取出,塑料留下,酸液随手倒掉,这就是小作坊的处理过程,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正规企业是怎么做的呢?记者在春兴集团现场看到,废铅酸蓄电池通过自动抓斗装入储料斗,然后送入破碎机,产生的碎片被送至后序分选工段。接着,碎片中的铅泥被冲洗干净后进入搅拌罐,制成脱水铅泥,余下物料则继续处理。顺着生产线,记者又看到,分离器不断分出铅泥、铅栅、塑壳、隔板等组件,分别送至料仓。尤为关键的是,整个破碎分选过程全封闭,无废水排出,一些小作坊作为“废物”抛弃而又严重危害环境的东西,在这里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投入五六千万元上的生产线,却遭遇小作坊搅局,正规企业的技术、工艺优势反而成为成本包袱——马永刚说,他们废旧电池回收价只能定在6800元∕吨左右,高了公司就得赔,“更无奈的是,这个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收到废旧电池”。
按国家相关规定,正规处置企业须具备废酸处理设施,拥有烟气脱硫设施,蓄电池的破碎分解必须机械化。陈锋认为,正规企业因而担当了更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而小作坊恰恰抛弃了这些责任,“节约”了处理成本,占据了市场价格竞争的优势。“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1.5亿电动车电池期待好出路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高达1.5亿辆。据预测,仅这些电动车的废旧电池“十二五”末就将达到600万吨左右。这既是一个沉重的环境隐患,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而让其回归科学处理轨道,已刻不容缓。
相关专家认为,开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业务,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在非企业原因遇到难以克服的困境时,政府应考虑适当减免税收,或给予补贴。补贴扶持政策可考虑三至五年,待其回收量上来了,成本自然降低,竞争力也就上来了。今年7月,以春兴集团为投资主体的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进入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回收处置示范基地预选名单,全部建成后,年处理废旧电池可达120万吨。
在铅酸蓄电池行业,回收利用环节产生的铅污染要大于制造过程中的污染。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应鼓励逐步建立“谁生产谁回收”制度。在江苏,几家大型蓄电池生产企业在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时,已明确要求对方在更换时将拆解下来的旧电池回收,交给具备处理资质的厂家处理。同时,省环保部门正在考虑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处理企业的资质认证。
本报记者 黄 伟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