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 >

访雷诺乐伟驰:“雷诺的未来需要中国制造”--中国年鉴网

  

  雷诺今年在中国的销售目标是25000辆,明年希望达到50000辆。尽管今年的数字还不到雷诺全球年销量的二十分之一,且中国目前还处于雷诺全球十大市场之外,不过雷诺亚非区商务副总裁乐伟驰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满满。

  上周,乐伟驰在雷诺法国设计中心总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是雷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雷诺已经开始在产品研发及改进环节就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未来中国有希望成为雷诺最大的新兴市场,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实现中国制造。”

  记者:中国未来在雷诺全球战略中地位如何?你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是什么?国产化有无时间表?

  答:虽然雷诺在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晚来是挑战者,我们希望能迎头赶上,希望未来中国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目前法国仍是我们的第一大市场,每年雷诺在法国销售60万辆左右。

  未来中国有希望成为雷诺最大的新兴市场,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实现中国制造。当然,本地化是一项重大决策,要考虑很多因素。可以明确的是明年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准备。工厂建设计划等下一步明确后再与大家沟通。

  记者:中国已成为科雷傲全球第一大市场,未来雷诺是否会考虑引进比科雷傲更大的SUV?目前雷诺旗下达契亚品牌有一款SUV,是否考虑引进中国?

  答:未来我们在SUV市场还会继续努力,可能是在D级车市场的一款跨界休闲旅行车,目前这款D级SUV已经在图纸上,在设计环节就已充分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考虑进去了,未来不管哪一款车型,我们都希望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至于达契亚品牌下的那款SUV,是为北非和中东市场打造的,配置太简单了,不能满足中国市场对豪华配置的需求,因而无计划引进。

  记者: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是Casual Luxury,在亚洲其他市场是同样定位吗?

  答:品牌在各个市场的定位通常会考虑两大因素:市场成熟度和消费者的需求及喜好。Casual Luxury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是进口品牌,销售车型也是中高端车型,客户群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这与我们在俄罗斯和印度市场的定位非常不同,雷诺在这两个市场的车型以中小型车为主,定位更加大众化一些。

  记者:雷诺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建设是否会加速?

  答:雷诺目前在中国已有53家经销商开业,今年底将实现80家,明年目标是120家左右。在各地的经销商网点是我们在中国成功的重要基础。经销商是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重要渠道,2009年我们就在中国推出了“零售环境更新计划”,希望突出展示、接待、售后服务等环节。中国因为幅员辽阔,产品营销工作并不容易,希望中国团队加强雷诺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工作。本报记者 尹蔚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