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 >

专访广汽本田姚一鸣:挺进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年鉴

  
专访广汽本田姚一鸣:挺进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年鉴
姚一鸣

  对话嘉宾: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上,本报记者就中国车市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问题,独家采访了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采访中,姚一鸣表示,2011年乘用车市场将最大可能地回归常态运行,预计全年增速为14%左右。在新能源车方面,搭载本田先进混合动力技术的FITHybrid和CR-Z两款车型,将在明年引进中国,在广汽本田渠道进行销售。

  前9月全系车销售24万辆

  雅阁累计销量109257台,成功突破十万大关

  华西都市报:今年1-9月,广汽本田的销量怎样?旗下各款车型的市场表现如何?

  姚一鸣:今年1-9月,广汽本田全体车系累计销量247296台。其中,雅阁累计销量109257台,成功突破十万大关;锋范以82951台的销量,成为另一大明星;飞度、理念S1则以14990台、16453台的成绩,取得市场好评;同时,全新推出的奥德赛2011劲秀款,9月份以4173台的销量达到环比增长44%,累计销售达21892台。

  预计乘用车全年增速14%

  三四线市场的需求不断释放、中国整体经济仍然向好、居民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将促进车市增长

  华西都市报:今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被称作是继2004年之后的又一个低谷。您认为市场下滑,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姚一鸣: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由于受日本地震、车市刺激政策退出、整体经济紧缩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市场发展规律是有高有低的,2009年中国

  汽车市场增长50%,2010年增长超过30%,一个行业的过快增长,并不利于其长期平稳发展。车市今年的发展,以及今后的走向,应该说是前两年透支的一种回归。

  华西都市报:随着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陆续推出限车政策,各大企业在当地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您认为,未来中国车市的增长点在哪里?

  姚一鸣:无可否认,北京、上海等市场汽车销售总量的下降,对各汽车品牌的销售产生了影响,广汽本田也不例外。但就像刚刚我说的那样,2011年,乘用车市场将最大可能地回归常态运行。我们预计全年乘用车增速为14%左右。增速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是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尤其是三四线市场的需求不断释放;第二是2011年

  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GDP增长仍在9%左右;此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全面启动,居民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这些都将促进汽车市场的增长。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