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志愿军俘虏政策有多好?土耳其战俘不愿回国--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说他不愿回去的原因,就是土耳其[TuErQi]国内、军内生活太苦,他感到我志愿军执行人道主义待他们[TaMen]很好。后来由于他挂念老母,经多方说服才决定回去。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等战俘营:联合国军战俘在朝鲜》 作者: 郭维敬 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土耳其[TuErQi]在朝鲜战争中,出兵一个旅,仅次于英国,被俘官兵240余人。
土耳其[TuErQi]俘虏绝大部分都是农牧民,一般没有什么文化。由于他们[TaMen]在国内过惯了艰苦生活,所以他们[TaMen]对西方俘虏尤其是美国俘虏所不习惯的战俘营早期生活完全不以为然,能够适应得很好。最早被俘的一批土耳其[TuErQi]战俘到达碧潼战俘营时,形势还处在我志愿军没有供应线、给养全靠朝鲜人民军费力向四乡农民征集阶段,每日伙食只供给黄豆、玉米和部分小米。美国战俘吃不下去,也不知该怎么吃,要由朝鲜或中国俘管人员为他们[TaMen]煮饭吃,而土耳其[TuErQi]战俘却会想办法来吃。他们[TaMen]在美机轰炸的废墟瓦砾堆中,捡上一块破铁片,用几块砖支起来,烧火炒着吃。炒熟后的黄豆、玉米香喷喷,他们[TaMen]吃起来津津有味。没有开水供应,他们[TaMen]就喝冷水,习以为常。因此,他们[TaMen]完全没有受到饥饿的困扰。但他们[TaMen]却不好管理,原因有二:一是战俘营没有翻译,说话他们[TaMen]根本听不懂;二是他们[TaMen]像一群散兵游勇,四处跑,根本集中不起来。据最早收容俘虏的于忠智科长说:“集合时不是找不到他们[TaMen],就是他们[TaMen]钻到伙房或厕所,装病不出来。真伤脑筋!”
我于1951年2月间到达碧潼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见营区有一些中东地区人面貌的俘虏在东游西走,问队里干部才知道他们[TaMen]乃是土耳其[TuErQi]战俘。据队干部反映,他们[TaMen]身体结实,不怕寒冷,在屋里坐不住,整天在这里扒,那里挖,忙个不停,据说是想挖出一些财物来。有时他们[TaMen]把发给他们[TaMen]的原粮或面粉,做成小饼,或炒熟,向美国人兜售,换取美钞、手表、钢笔、戒指一类东西,搞“黑市交易”。他们[TaMen]多数人整天乐呵呵的,憨态可掬。问他们[TaMen]话时,他们[TaMen]指手画脚又摇头晃脑,往往能把人逗笑。
据后期调查,他们[TaMen]中约有8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彼此以兄弟相待。一旦出现病号,他们[TaMen]个个都表示关心,嘘寒问暖,打病号饭,尽心照料。所以土耳其[TuErQi]战俘病号不仅少见,而且有了病号也不愁没有人照应。
1951年5月份以后,我志愿军战俘营的生活条件好转了,他们[TaMen]非常满意。供应他们[TaMen]的牛、羊都交由他们[TaMen]自己宰杀或在近处放牧喂养。他们[TaMen]过节,如古尔邦节(宰牲节)和开斋节,我志愿军俘管人员都事先向他们[TaMen]调查了解,为他们[TaMen]准备丰盛的过节食物,他们[TaMen]的情绪十分高涨。平时他们[TaMen]有单独的伙食,并由他们[TaMen]自己管理。
这些土耳其[TuErQi]官兵都很淳朴,也并非总是不好管理,或蛮不讲理。生活好了,又有了翻译,他们[TaMen]也规规矩矩不惹是生非了。如我在的第4战俘营中有几十名土耳其[TuErQi]战俘是后来被俘的,其中有一名军官,懂些英语,据说是土耳其[TuErQi]军队中的英语翻译。我志愿军俘管干部无人懂土耳其[TuErQi]语,就派一名英语干部专管土耳其[TuErQi]战俘,他就是通过那名土耳其[TuErQi]战俘英语翻译来实现管理的。这位我志愿军英语干部终日与土耳其[TuErQi]战俘打成一片,待在一起,关系十分融洽亲热。土耳其[TuErQi]战俘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对他尊敬而友好;这位我志愿军英语干部向他们[TaMen]学习土耳其[TuErQi]语,后来也能说一般日常用语了。 总体来讲,土耳其[TuErQi]战俘淳厚、朴实、善良,内部团结、民性强悍,能吃苦,具有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
1953年遣返时,有的土耳其[TuErQi]战俘明确表示不想回土耳其[TuErQi]去,而想留在中国。但他们[TaMen]没有文化,安置他们[TaMen]困难,再加上土耳其[TuErQi]又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尽量劝他们[TaMen]回去。但还是有一个叫做卡浦基勃的土耳其[TuErQi]战俘一直坚持不愿回去。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说他不愿回去的原因,就是土耳其[TuErQi]国内、军内生活太苦,他感到我志愿军执行人道主义待他们[TaMen]很好。后来由于他挂念老母,经多方说服才决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