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盘点那些从历史上销声匿迹的中共高级将领--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他们[TaMen]曾是叱咤风云的沙场战将,他们[TaMen]曾为革命立下功勋,但是后来,他们[TaMen]却神秘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是什么,让他们[TaMen]的人生如此波诡云谲?
本文摘自《今古传奇·传统版》2009年第1期,作者:刘少才等,原题:《销声匿迹的中共高级将领》
他们[TaMen]曾是叱咤风云的沙场战将,他们[TaMen]曾为革命立下功勋,但是后来,他们[TaMen]却神秘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是什么,让他们[TaMen]的人生如此波诡云谲?
陈昌浩:为张国焘所累
密电事件
1935年,毛泽东[MaoZeDong]、朱德等率领第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陈昌浩会合。当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仅剩下1万多人,到达陕北后仅剩下约8000人,而第四方面军尚有8万之众,且武器精良,装备整齐。
当时张国焘与毛泽东[MaoZeDong]的分歧与斗争加剧。毛泽东[MaoZeDong]要求张国焘率部“北上”,而张国焘则意欲“挥师南下”。张国焘曾拍发了一份密电给陈昌浩,指示陈昌浩劝毛泽东[MaoZeDong]与其一并南下,“如他们[TaMen]不听劝告,应监视其行动。若坚持北进,则应开展党内斗争,彻底解决之”。这份电报流露出的“杀机”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的“左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截获此“密电”后,立即连夜策马飞奔,前往毛泽东[MaoZeDong]驻地密报。毛泽东[MaoZeDong]大惊失色,当夜即率党中央及部队秘密北上,迅速撤离“险境”,这就是党内传闻的所谓“密电事件”。毛泽东[MaoZeDong]曾称赞叶剑英每逢大事不糊涂,指的就是这件事。毛泽东[MaoZeDong]与陈昌浩的嫌隙,恐怕出于此。
但这一事关重大的“密电”,在事件发生后竟不翼而飞,而与此案有关的当事人,亦都先后作古,使之变得疑窦丛生。陈昌浩本人生前则曾对儿子陈祖谟满含冤屈地表示,从来没有[MeiYou]见过这样一份“密电”。多年来,一些当时的四方面军将士和党史研究者亦发表公开谈话和文章,断然否认“密电”的存在。
陈昌浩之所以在“密电”一事上大喊冤屈,用他的话来说根本就不曾见过这份密电。陈昌浩曾言及自己也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决不会做出自相残杀的糊涂事来,再说陈昌浩在四方面军也是“党指挥枪”,重兵在握,拥有8万人马,加上精良的武器和大片根据地,要想置毛泽东[MaoZeDong]于死地,易如反掌,可是陈昌浩根本没有[MeiYou]对毛泽东[MaoZeDong]下毒手的意思。即便当时没有[MeiYou]“密电”一事,陈昌浩也不可能成为毛泽东[MaoZeDong]信任的人,概因陈昌浩已经卷入了毛泽东[MaoZeDong]与张国焘之间的激烈路线分歧斗争。
兵败河西
西路军几万人马西渡黄河后兵败河西走廊,是陈昌浩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销声匿迹,渐渐为历史所湮没。
1937年,红军西路军主力两万余人在甘肃一带被马家军围歼,全军覆没,成为红军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惨败。只有数千幸存者侥幸逃脱,他们[TaMen]以后成为新组建的由邓小平、刘伯承指挥的“第一野战军”的骨干,而陈昌浩和徐向前均靠化装行乞才脱离危难。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所有过去出版的“党史”都异口同声称,这是由于该军领导人错误[CuoWu]地执行了张国焘的“逃跑主义”和“分裂主义”路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