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穿的军装为何是借的?--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就在直接接见[JieJian]时,北师大附中的一名红卫兵[HongWeiBing]给毛主席戴上了“红卫兵[HongWeiBing]”的袖章,毛主席和她亲切握手。这次接见[JieJian]时,毛主席从早晨5点多就到了天安门,而且在城楼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这也是毛主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穿军装。当时因来不及制做军装,是从一位警卫战士处借的。
本文摘自:《百年潮》2010年第11期,作者:倪天祚,原题:《毛主席八次接见[JieJian]红卫兵[HongWeiBing]的组织工作》
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主席八次接见[JieJian]了红卫兵[HongWeiBing]和群众,总人数约1100万。这项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和直接指挥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军区郑维山、傅崇碧和北京市委吴德、马力、牛连璧等同志负责,并成立了群众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我当时是办公室负责人之一,参与组织了接见[JieJian]红卫兵[HongWeiBing]的工作。
八次接见[JieJian]的情形
1966年5月下旬,清华附中的几名学生写了一张小字报,署名为“红卫兵[HongWeiBing]”。6月2日,清华附中校园贴出署名“红卫兵[HongWeiBing]”的大字报,100多名学生在上面签了名。接着,又贴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再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等大字报。7月28日,这些大字报被转给毛主席。8月1日,毛主席给这些红卫兵[HongWeiBing]写了信,此信成为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文件之一。在这封信中,毛主席多次说了“热烈支持”红卫兵[HongWeiBing]的话,从而把红卫兵[HongWeiBing]推上了政治舞台。学生们把“红卫兵[HongWeiBing]”看成是“最光彩”的名称,各种红卫兵[HongWeiBing]组织纷纷组织起来,红卫兵[HongWeiBing]运动立即风靡全国。随后,全国红卫兵[HongWeiBing]开始大串联,并逐步集中到首都北京。这样,从1966年8月到11月,毛主席共八次、分十批接见[JieJian]了红卫兵[HongWeiBing]和群众。
第一次接见[JieJian],在1966年8月18日上午7时半,组织了80万红卫兵[HongWeiBing]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当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奏起了《东方红》乐曲。大会由陈伯达主持,林彪讲话之后,北京大学的代表聂元梓和北京、哈尔滨、长沙、南京等地的大中学生代表发言。大会结束后,红卫兵[HongWeiBing]和群众队伍开始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毛主席不停地挥着手中的军帽向广场上的人们招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在广场上空回荡。这次会见还组织了1500名红卫兵[HongWeiBing]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分两个方队,在城楼东、西平台上受到毛主席的直接接见[JieJian]。就在直接接见[JieJian]时,北师大附中的一名红卫兵[HongWeiBing]给毛主席戴上了“红卫兵[HongWeiBing]”的袖章,毛主席和她亲切握手。这次接见[JieJian]时,毛主席从早晨5点多就到了天安门,而且在城楼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这也是毛主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穿军装。当时因来不及制做军装,是从一位警卫战士处借的。
第二次接见[JieJian],在8月31日下午5时,组织了70万人,主要是外地来京串联的红卫兵[HongWeiBing]。由于第一次接见[JieJian]时有红卫兵[HongWeiBing]反映看不清毛主席,于是周总理决定对这次接见[JieJian]形式做些调整。就是请毛主席先乘敞篷车接见[JieJian]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红卫兵[HongWeiBing],尔后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接见[JieJian]通过天安门的红卫兵[HongWeiBing]。这次大会由康生主持,林彪先讲话,后由周总理讲话。当时,林彪戴上了首都红卫兵[HongWeiBing]西城纠察队的袖章。讲话结束后,红卫兵[HongWeiBing]和群众队伍从天安门前通过,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