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揭秘“红色裁缝”:为毛泽东量体只许5米外目测--中国年鉴(3)
红都门店陈列着为毛泽东[MaoZeDong]制作[ZhiZuo]的灰色中山[ZhongShan]装(复制品,摄影:王緢)
根据毛泽东[MaoZeDong]额头宽,脸庞大,身材魁悟的特点,田阿桐对传统中山[ZhongShan]装的款式进行了改造。他设计了一种新型衣领,将传统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尖领,并根据毛泽东[MaoZeDong]脖子特点将领口增开到46公分。在裁剪上,为突出毛泽东[MaoZeDong]身材挺拔,田阿桐特地将上衣前阔及后背做得稍宽,后片比前片略长,垫肩稍微上翘,中腰稍凹陷,袖笼也略有提高。
毛泽东[MaoZeDong]对这样的设计非常满意,还特地拍了一张半身标准像。后来,这张标准像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1956年9月16日,毛泽东[MaoZeDong]身穿大尖领中山[ZhongShan]装亮相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及毛泽东[MaoZeDong]的崭新亮相受到了海内外瞩目,习惯从细节寻找寓意的西方媒体将这款改造后的中山[ZhongShan]装称为“毛装”(Maosuit)。
随着新中国国际交往恢复、外交活动增多,中南海也亟需塑造新中国领导人[LingDaoRen]和外交人员的形象。通过周恩来协调,1956年3月至4月,沪上多家西服名店迁往首都,陆续在中南海、外交部、使馆区附近开设西服加工门店,主要服务对象是各国使馆和出国人员。
1958年,波纬、雷蒙、造寸等7家迁京服装[FuZhuang]店合并成立了北京友联时装厂。1966年“文革”开始时,原东交民巷门店改称为“反帝服装[FuZhuang]店”,但为方便别国使馆人员前来制装,第二年又更名为“红都”,并沿用至今。
完成八大制装任务后,王子清、田阿桐等服装[FuZhuang]技师[JiShi]也从中南海迁往红都。
见证政治风云
“毛装”令田阿桐声名大噪,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LingDaoRen]也要求田阿桐前往制作[ZhiZuo]中山[ZhongShan]装。高黎明说,“那是田师傅的时代,中办一来人,厂里人就知道,田师傅又要去中南海了。”高黎明1981年到红都工作,1992年跟随师傅田阿桐出入中南海,逐渐接手领导人[LingDaoRen]制衣工作。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是江苏扬州人,田阿桐是江苏常熟人,他们时常用家乡话聊天。江泽民有时会问,“小高,你听得懂吗?”高黎明说听不懂,他们便改回普通话。
往后,高黎明到中南海去,领导人[LingDaoRen]也会聊一聊,问他工作忙不忙,红都现在怎么样。尽管气氛轻松,高黎明接到制衣任务还是会失眠,一直到领导人[LingDaoRen]穿上才能踏实。
自田阿桐时代起,红都设有一个“第六车间”,精心配备十多个工人,机器也从国外进口,以便处理进口面料。首席服装[FuZhuang]技师[JiShi]层层把关,不仅需要技术高超,还要熟悉领导人[LingDaoRen]的体型、脸型、个性偏好和穿衣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