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志愿军为何回国:朝鲜有人视其为占领军 不受欢迎--中国年鉴(3)
志愿军回国,中朝同盟水到渠成
在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两次与金日成谈话,主动提出中国[ZhongGuo]军队全部撤离朝鲜[ChaoXian],并指出现在形势大好,“东风压倒西风”,美国不敢妄动。这个建议令金日成感到惊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很快就表示同意和感谢,认为如同毛泽东所说,这样做可以给美国施加压力。
金日成回国后立即召集会议讨论,随即两次给毛泽东发电,表示劳动党中央赞成志愿军回国,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最后双方商定,朝鲜[ChaoXian]政府首先发表声明,要求双方撤兵,中国[ZhongGuo]政府再表示响应和支持,然后开始单方面撤军,至1958年底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ChaoXian]。
1958年1月8日,周恩来向苏联[SuLian]大使通报了这一情况。1月16日苏联[SuLian]外交部答复,这一举动“非常英明”。于是,2月5日朝鲜[ChaoXian]政府发表声明,要求一切外国军队同时撤出南北朝鲜[ChaoXian],实现全朝鲜[ChaoXian]自由选举,实现南北朝鲜[ChaoXian]和平统一。2月7日,中国[ZhongGuo]政府发表声明,响应朝鲜[ChaoXian]的和平倡议,准备同朝鲜[ChaoXian]协商撤出志愿军,要求美国和其他有关各国也采取措施从南朝鲜[ChaoXian]撤军。不久,苏联[SuLian]政府也发表声明,支持这一建议。
2月1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ZhongGuo]政府代表团前往朝鲜[ChaoXian],商讨撤军的具体步骤和其他事宜。双方确定,从3月至年底,分三批实现全部撤军,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朝鲜[ChaoXian]问题应由朝鲜[ChaoXian]内部通过谈判解决,无需外国干涉。此后,第一批部队6个师共8万人,从3月15日至4月25日撤出;第二批6个师及其他特种部队共10万人,从7月11日至8月14日撤出;第三批志愿军总部、3个师和后勤部队共7万人,从9月25日至10月26日撤出。志愿军撤退时将营房、设备和物资全部无偿地移交给朝鲜[ChaoXian]人民军。
至此,在朝鲜[ChaoXian]作战和驻守8年之久的中国[ZhongGuo]军队,终于全部撤退回国,此举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GuanXi]。此时,在朝鲜[ChaoXian]形成了金日成一统天下的局面,“八月事件”的阴影也云消雾散。
两年半以后,中朝同盟水到渠成,1961年7月12日中国[ZhongGuo]和朝鲜[ChaoXian]终于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其内容和用词与1950年2月的中苏同盟条约几乎完全一样。至此,中朝同盟以条约的形式,在法律意义上正式形成。两国关系[GuanXi]进入官方宣传的“唇齿相依”的新时期,休戚与共,命运相连。
“唇齿相依”还是“政治联姻”
从1946年夏天中共东北局在平壤成立办事处,第一支中共军队中的朝鲜[ChaoXian]族部队开赴北朝鲜[ChaoXian]起,中朝非正式“同志关系[GuanXi]”就已确立;到1950年10月中国[ZhongGuo]出兵援朝鲜[ChaoXian],结成事实上的同盟关系[GuanXi];再到1961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在法律意义上确立同盟关系[GuanXi],其中的波折起伏,真是人们从表面上看到的“唇齿相依”的亲密联盟吗?
面对中朝关系[GuanXi],毛泽东有两种心态:从历史的角度讲,他有一种传统的中央大国的统治者心态,对于周边小国都要保护,都应该宽容;从现实的角度讲,他有一种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心态,对于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给予帮助和支援。
在冷战的格局中,对于毛泽东而言,中朝同盟的立足点就是亚洲革命的利益及中共对国际共运的领导权。所以,尽管朝鲜[ChaoXian]战争是中国[ZhongGuo]被迫接受的既成事实,他仍然不顾个人屈辱和国家安危,毅然决定出兵朝鲜[ChaoXian]作战。所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形势发生变化,中共需要朝鲜[ChaoXian]党支持的时候,他不仅容忍了金日成对延安派的打击和迫害,还向朝鲜[ChaoXian]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中朝同盟对于金日成而言,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他本人统治地位的工具。另一方面,朝鲜[ChaoXian]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无论在革命理念上还是在现实政治中,金日成明白一个道理,阵营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没有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就没有朝鲜[ChaoXian]劳动党的统治。因此,在危急关头,在战争期间,他只能接受莫斯科和北京的主宰,忍受国家主权和个人尊严遭受侵犯的现实。不过,这一经历也更加刺激了金日成的民族主义情绪。当国际斗争的中心转移之后,作为革命阵营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金日成巧妙地利用阵营内部(主要是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左右逢源,随机应变,提出了朝鲜[ChaoXian]独立发展的“主体思想”,其矛头所指,不仅是莫斯科,也包括北京。
在“唇齿相依”这一表象的掩盖下,中朝关系[GuanXi]其实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政治联姻”,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同盟关系[GuanXi]的共同特征,而根源在于两种结构性弊病:其一,在原始共产主义政党理论中,本来就没有国家和主权的概念,即使掌握了政权,但党内和阵营内通行的最高原则还是国际主义;其二,在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党际关系[GuanXi]中领导和被领导的组织原则被移植到国家关系[GuanXi]中。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人也逐步意识到国家利益应该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GuanXi]的政治准则,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些基本原则。因为一旦这样做,就会有人指责你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否定了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
或许,这就是中国[ZhongGuo]和朝鲜[ChaoXian]在处理他们相互关系[GuanXi]时所遇到的逻辑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