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1996年朱镕基看话剧《商鞅》 为何凄然泪下?--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现在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感”从何来?
本文摘自《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沉浮》,凌志军著,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年岁末,朱镕基副总理在北京看话剧《商鞅》。据报纸上面的消息,他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此事虽已过去2000多年,然而以古衡今,焉能不令人慨叹。
朱镕基目前是中国经济大局的实际主持者(注:此书写于朱镕基任总理期间)。此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的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新闻社则说他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忍不拔之人莫能过也”。这样一个人,如若不是为情所动,有感而发,能够泪洒剧场么?
现在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感”从何来?
也是在1996年岁末,朱镕基在北京作了一次经济形势的报告,其听众有北京市党政军各方面的相当一批干部,以及正在北京召开的六个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中国银行港澳工作会议、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总计超过6000人。关于这件事,报纸只用了一条300多字的消息予以报道。读者如果仅凭这个消息,定会以为朱镕基对他的6000多听众真的没有说出任何有意思的话来。实则看中国的事情,是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或者冷清的,在更多的情势中,台前和幕后会演出完全不同的戏来。朱镕基的这个讲话,当天已被复制录音带若干,于中央政府机关中广为发送,按照党内文件传达之途径,晓之以更多的人。我在20日有幸聆听全部,以为这是朱镕基副总理自他主持国务院的经济工作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施政演说,极为生动,无论大事小事,均在其视野和思考的范畴之内。
朱镕基在1991年春季由上海来到北京中南海里,据说是由于邓小平的提议。这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扶摇直上的起点。据说邓小平曾经多次提到,朱镕基是一个“懂经济”的人,任何人都明白他的本意,是要朱来主掌中国经济的大局。
然而朱镕基的作用迟至1993年夏季方能真正地展开,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事实上是由他来设计与操作。从这时候开始,至今两年半,朱镕基对经济大局的控制能力似乎已经表现出来。最好的证明,是压住了经济的“大起”却没有出现“大落”;压住了通货膨胀,却未见市场萧条。他吸取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治理整顿的经验教训,其办法显然更聪明一些。
实则宏观调控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其本意是加强中央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集权。因为,如果中央政府经济方面大权旁落,就会连带地发生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还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然而实行这一方针,却又包含着操作方面的极大问题:既须不与既定的改革方向发生冲突;又不能纵容地方权力和利益的过分膨胀,才能折中地将两者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