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为何在上海备受冷落?--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千百年来,中国人长期处于性禁锢的社会环境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放,这是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开放有健康的也有腐朽的。很多时候,人们对性的态度是在道理上讲都懂,都理解,但行动仍受旧有观念影响。
古代春宫图(资料图)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蒲红果,原题:《组图:中国古代性文化受冷落》
我国创办时间最早、藏品最丰富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曾因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无法立足,搬至较僻静的武定路、武宁南路,然而,在上海辗转搬迁、惨淡经营四年后,还是不得不离开这座开放、现代的大都市。明年4月(编者注:2004年),“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将整体搬迁至离上海80公里的千年古镇同里。“大气”的上海为何容不下一个性博物馆?
“没想到上海也无法立足”
1999年,博物馆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张,设在一座商厦楼上,维持费用由一家国有大型企业赞助。闹市之中游人如织,办博物馆再好不过。但是,南京路步行街的管理部门不允许博物馆挂牌,因为涉及“性”字。他们认为,如果挂牌就违反了国家工商总局1996年的一个规定,即性用品和性产品不得做广告。
博物馆在南京路上的经营入不敷出,赞助企业也不再予以财力支持。迫于无奈,性文化博物馆于2001年搬到上海武定路、武宁南路地段。这是一个居民区,周围既没有繁华商业区也没有旅游景点,博物馆独木不成林,客源成了问题。博物馆每个月的房租是人民币两万多元,加上各种杂费,一个月的维持费用大约4万元。尽管博物馆也收门票并开发了一些纪念品出售,但依然亏本,所有经费都由创办人刘达临教授和他的同事垫付。
从创办时起,性文化博物馆就开始向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申报“旅游定点单位”。“如果这块铜牌能批下来,博物馆就可列入旅行社的旅游菜单,吸引大量团体游客,博物馆就有了稳定资金来源。”刘达临说,尽管四年里旅游委也曾三次派人来博物馆现场考察,而且他们都表示办得很有特色。“但不知道为什么,‘旅游定点单位’的牌子就是批不下来。”
“有时候看到很珍贵的民间藏品,想买下来又没有经费,只好望而兴叹。”在刘达临看来,名声在外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不能在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官员的观念过于保守。“没想到性博物馆在上海这样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如此举步维艰、无法立足。”
性文化乎?色情乎?
藏品3000多件,其中5000年前的文物有20多件,展品在香港、台湾等地展览曾引起轰动,被誉为“华人世界五千年来的第一次”的性文化博物馆从筹办、建立以及经营,一直都经历着重重困难。这种举步为艰不仅因为它对人们的传统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更主要是人们面对性博物馆的诞生,总也说不清到底是在研究性文化还是在传播色情,有关政府部门及人士自然也难以定夺,只好“冷处理”任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