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东江纵队老干部证借条为真 红二代疑地主后人居心--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当时除了靠打仗获得敌人武器外,收缴当地土匪、地主武装也是重要的来源。事隔六十多年后,一个地主的后代拿着当年的一张没收财产的收据认为就是借条,公然要共产党的政府来偿还,我们的政府需要这样做吗?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8日AA08版,作者:杨振华,原题:《游击队借据是真的 应该偿还债主后人》
游击队打的借条还能兑现吗》追踪
解放前地主借枪借粮给游击队支持革命,这个是有贡献的,现在应该对他们有困难的后人进行照顾和救助。
———原东三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陈光
南都讯记者杨振华南都16日报道1947年东江游击队曾向博罗地主黄观荣借粮借枪,并留下一张收据。不少读者质疑收据的真实性,认为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简体字,也不用公元纪年。昨天,有专家表示,简体字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收据中出现的简体字在古代就有了,因此不能以此来质疑收据的真假。
专家:简体字古已有之
在当年游击队中队长李汉辉留下的借据中,有“据”、“荣”、“汉”、“条”等简体字,还出现了公元纪年,不少读者致电本报提出疑问,认为新中国成立前没有简体字,简体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因此质疑借据是伪造的。
对此,记者昨日采访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泽生,他表示,简体字由来已久,甲骨文中许多字就有简体和繁体,现在的简体字,有些来源很早,比如“礼”、“弃”等皆源于战国时代的简体写法“据”和“據”原为不同的两个字,但因读音相近,故可通用。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把“据”作为“據”的简体字。“榮”字头写作“艹”汉代就有“荣”字的简化写法最晚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汉”来源于汉代的草书写法,可以说汉代就出现,1935年《手头字第一期字汇》中收入简体“汉”字。“条”作为“條”的简体最早见于元代刊行的《古今杂剧三十种》,民国政府1932年颁布的《国音常用字汇》和1935年颁布的《简体字表》都收入“条”字。关于纪年,民国时期多用民国纪年,但公元纪年也不是完全不用。
杨泽生教授还提到,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共产党员喜欢说白话,写简体字,借此与老百姓融合在一起。因此,不能单凭是否简体字来判定借据真伪,要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