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文革流毒仍在:群众运动绝非民主 更无法抑制贪腐--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文革”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特权和腐败。“文革”期间的腐败并不少见,“开后门”一词便是从那时才盛行起来,而插队知青想回城或上学,也得奔走权门。许多女知青成为“被污辱和被损害的”,这即使在当时也不算秘密和奇闻;特权更是泛滥,读书也有高下之别。
文章摘自财新网 作者:张新名 原题为《治腐不可寄望于“文革”式癫狂》
45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通知》分三部分,一是宣布撤销彭真主持起草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二月提纲》)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二是列举《二月提纲》的罪状,逐条批判,提出一套“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三是要求各级党委立即停止执行《二月提纲》,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号召批判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甚至“清洗这些人”。
这个通知,按教科书的讲法,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开始。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完全否定的东西,“开始”的界标固然引人注目,“结束”更是众望所归,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文革”已然结束。然而,流毒却是无穷,君不见有些网民常把治理腐败的希望寄托于再来一次“文革”。
这个药方欲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清除腐败。“文革”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特权和腐败。“文革”期间的腐败并不少见,“开后门”一词便是从那时才盛行起来,而插队知青想回城或上学,也得奔走权门。许多女知青成为“被污辱和被损害的”,这即使在当时也不算秘密和奇闻;特权更是泛滥,读书也有高下之别,某些级别以上的官员才可看以“黄皮书”、“灰皮书”,可看“资产阶级电影”以“内部片”之名批判之;更可怕的是,“文革”的群众运动视法律为无物,大会审判私刑泛滥,这一次批斗你幸免的话,很可能下一次灾难就降临了。以“文革”之道治贪腐,实在是味“毒药”。
有人说,“文革”是“多数统治的暴力”。此言差矣。多数统治的前提是民主,民主是决定谁来行使公共权力,这通常要成年公民平等地一人一票做决定。其实质是公众对权力的约束。而对于“文革”而言,“群众运动”从一开始便不过是“运动群众”,换言之,群众只是道具。
“文革”与民主连一丝一毫的关系也没有。它是权威主义的统治,是不民主、至少是党内不民主的恶果。“文革”更是极权主义的统治,是不自由、公民权利无保障的“恶之花”。
当然,不能保证昨日不会重现。德国有“纳粹主义”通过大选登台,美国有一时甚嚣尘上的“麦卡锡主义”,真正能保证民众不受权力侵犯和暴民侵犯的是扎下根来的民主,而这需要以自由为前提,法治下的自由。
与民主相对应的是,自由决定公共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深度,在这个范围内,个人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群体力量的干预,它仅受限于其他人平等的自由,它受法律保障甚至“不得立法”以破坏它,比如,充分的言论自由,“虽千万人吾往矣”;健全的产权制度,“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