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1972年中央就“批林”极左还是批极右激烈争论--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了,对解放邓小平的问题却未见下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时党内高层就批林是批极左还是批极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周恩来搅在里面受到打击。不过,他仍然关注着邓小平重新出山这件大事,在等待适当的机会。
本文摘自:《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作者:叶匡政,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邓小平主持1975年整顿的历史机缘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邓小平的复出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集团“麒麟皮下露出了马脚”,对被打下去的邓小平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复出的机遇。
在林彪事件爆发前夜,1971年9月10日下午,毛泽东南巡至杭州同党政军负责人谈话时再度提到:邓小平不同于刘少奇,要有区别。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有个前委,主要还是邓小平起作用的。这一席倾向性很鲜明的话,不是流露出了毛泽东当此危急时刻的某种考虑吗?
林彪自我爆炸,邓小平以政治家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中国将要有大变化,自己重见天日的机会来了。他立即抓住机遇,给毛泽东写信,表示拥护主席和中央对林彪事件的决定,同时汇报了自己在江西的情况:“我在主席的关怀下,到江西来整整两年了。这两年,我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和晚上,看书、看报、听广播和做些家务劳动,除到工厂外,足不出户,与外界是隔绝的。在这时期,我遵照主席指示,努力通过劳动和学习自我改造,绝对遵守我向党作的保证,除自己的亲属外,没同任何人有来往。我们的生活,由于组织上的照顾,没有什么困难。”他在信中提出:“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当然是做一点技术性质的工作。我的身体还好,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再退休。报上每天看到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在国内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国际威望的空前提高,都使我的心情激动起来,想做点事,使我有机会能在努力工作中补过于万一。”信中还请求主席帮助安排好他的孩子们。毛泽东读后在信封上批示:“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办一下。”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大病一场。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抱病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因是临时决定,匆匆赶去,毛泽东连衣服也来不及更换,只在睡袍外面罩了一件大衣。在同陈毅亲属谈话中,毛把邓小平与刘伯承并提,又一次说邓是人民内部矛盾。周恩来当场示意陈毅的子女把毛对邓的这一评价传出去。1月下旬,周恩来在接见外地一个会议的代表时,又当着江青、姚文元的面指出:在揭批林彪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林彪这伙人就是要把邓小平搞成敌我矛盾,这是不符合主席的意思的。
1972年8月3日,邓小平利用中央要求揭发批判林彪的机会致信毛泽东,在批林的同时作自我检讨,并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愿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工作。8月14日,毛泽东对该信写了以下批语: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二)、他没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作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这个批语,虽然还有“所犯错误是严重的”这类话,但总的说来,对邓小平作了一个很不错的政治结论。特别是肯定他在中央苏区就是“所谓毛派的头子”——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即早就是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的领导骨干;肯定他“打仗得力”、“有战功”,全国解放后做过好事,突出的是“没有屈服于苏修”。毛泽东的这些评语,为邓小平复出铺平了道路,具体的安排就有赖于周恩来高超的政治艺术了。对此,周恩来审时度势,采取了积极而又稳妥的办法。
毛泽东写下批语的第二天,1972年8月15日,周恩来即在政治局会议上传达毛泽东的批语,但没有讨论安排邓小平工作的问题,因为毛泽东批语有此意向但毕竟没有说得十分明白。会后,以中共中央名义通知江西省委,邓小平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可以作一些调查活动。此后,邓小平即到江西瑞金、湖南韶山冲等参观访问、调查研究。
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了,对解放邓小平的问题却未见下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时党内高层就批林是批极左还是批极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周恩来搅在里面受到打击。不过,他仍然关注着邓小平重新出山这件大事,在等待适当的机会。
1972年12月17日晚,毛泽东当面对周恩来说:“谭震林同志虽有一时错误,但还是好同志,应该让他回来。”第二天,周恩来利用致函纪登奎、汪东兴的机会,在信中传达了应该让谭震林“回来”的“昨晚主席面示”,吩咐“此事请他们二人商办”以后,又特意提出:“邓小平同志一家曾要求做点工作,请你们也考虑一下,主席也曾提过几次。”这就促使中央把安排邓小平工作提上日程。12月27日,纪、汪回信,提出建议:邓仍作副总理,分配适当工作。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邓小平于1973年2月接到中央要他于近期返回北京的通知。几天后邓小平一家回到北京,住到原来的住所。
从2月下旬到3月初,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恢复邓小平工作的问题。3月9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讨论情况,提出政治局认为需要中央作出一个《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发到县、团级党委,向全党及全国人民通报此事。3月10日,毛泽东批示“同意”,这个决定遂于当天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