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生死都由曹操做主:汉献帝身边的女人们--国家年鉴(3)
此刻汉献帝年龄渐长,对于曹操的专横也越来越不满。他要寻找其他的忠臣,去遏制和剪除曹操。找来找去,表叔兼岳父董承便成为最佳的人选。
于是,汉献帝咬破手指,在一条衣带上写了密诏,然后偷偷赐给董承,让他联络同志,诛杀“国贼”曹操。董承受诏之后[ZhiHou],又联络了吴兰、王子服、刘备等人,结盟同心,誓杀“曹贼”。
然而,他们的心机计谋比起曹操毕竟差得远,而运气也不太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密谋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杀个一干二净,结束了他在东汉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史。
曹操杀了董承,对于董承的女儿[NvEr](《三国演义[SanGuoYanYi]》误作妹妹)定要斩草除根。于是,带领兵马,杀奔宫廷。汉献帝已经下达了诛杀曹操的密诏,操哥自然也不会客气。《三国演义[SanGuoYanYi]》如此描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场景:
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贵妃[GuiFei]。贵妃[GuiFei]……已怀孕五月。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HuangHou]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练至面前。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后人有诗叹董妃曰:“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
其实,在汉献帝和曹操长达20年的君臣对抗之中,经常给他贴心出谋划策的是伏皇后[HuangHou],董贵妃[GuiFei]参与不多。然而,对曹操来说,董承既然成为自己[ZiJi]不共戴天的死敌,当然不能再放任一个[YiGe]董承的至亲骨肉在皇帝[HuangDi]身边。于是,因为董承的失手,堂堂一家贵妃[GuiFei]就这样死在权臣的手下。不但腹中身孕无用,就连皇帝[HuangDi]、皇后[HuangHou]的亲自讨情也毫无效验,可谓凄惨至极。甚至夫妻之间的痛哭诀别,都被曹操骂为“儿女态”,横加侮辱。
董氏之灭,是曹操和汉献帝彻底翻脸的标志。在此之前,曹操虽然曾罢免杨彪,杀死赵彦等大臣,所作所为欺君罔上,毕竟还没脱离权臣的框子,而汉献帝对他也保持着表面上的客气和尊重。现在,血书衣带诏揭穿了,皇帝[HuangDi]身边的贵妃[GuiFei]也被拖出去杀了,这种剧烈的冲突甚至超过了董卓时代(董卓虽然也杀死了何太后和少帝,但那都是在剥夺他们身份之后[ZhiHou]进行的,而且也并没有遭到汉献帝的明确反对),标志着君臣之间彻底进入你死我活的时期。曹操之所以没有立刻废黜汉献帝,不过是为了保留一块遮羞布。
《三国演义[SanGuoYanYi]》这一回的标题就叫《国贼行凶杀贵妃[GuiFei]》,算得上是立场坚定的表述了。而可怜的董贵妃[GuiFei],则做了这次决裂中的血祭。
其实,论董贵妃[GuiFei]和伏皇后[HuangHou]之间的关系,二女事一夫,多少会带点醋意。而董、伏两家同为国戚,从根子上说,也是存在着争权夺利的基础的。再说,董承一门是董太后侄儿,又曾在董卓军中任职,带上了三分狠霸的性情。
就在李郭之乱中汉献帝逃难时,两家还发生过冲突。当时,李郭乱兵追杀过来,汉献帝和官员、后宫步行逃走。伏皇后[HuangHou]手里拿了几匹绢帛,董承竟然命令自己[ZiJi]的手下持刀抢劫,为此还杀了伏皇后[HuangHou]的仆人,血都溅到伏皇后[HuangHou]的衣服上了。以董承堂堂国戚至尊,居然为抢几匹布杀人,也足见当时乱到什么程度。
只不过,在定都许城之后[ZhiHou],生活渐渐安定下来。董承虽然是个不甘寂寞的朝臣,伏完却很谦逊持重。更重要的原因,曹操成为实际上的朝政把持者,不断侵凌着皇帝[HuangDi]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董、伏两家就成为一个[YiGe]战壕里的战友。所以,在《三国演义[SanGuoYanYi]》中,是伏皇后[HuangHou]向汉献帝建议让董承来谋诛曹操,而当曹操要杀董贵妃[GuiFei]时,也是伏皇后[HuangHou]拼命为她求情。当然,求情是没用的。
董贵妃[GuiFei]死后,伏皇后[HuangHou]感到的一定不是少了“竞争对手”这样的轻松,而是一种兔死狐悲的心态。曹操今天可以杀董贵妃[GuiFei],明天为什么不能杀皇后[HuangHou]呢?更何况汉献帝的衣带诏已经暴露了,也就是说,只要有想法,曹操可能随时会废黜乃至杀害皇帝[HuangDi]!
如果说国戚之中,董承行动的积极性要大大超过伏完,那么,在后宫里,伏皇后[HuangHou]的积极性则大大超过董贵妃[GuiFei]。这两对父女的行动力似乎都分别集中到其中一个[YiGe]人身上。从建安五年董承之死后,伏皇后[HuangHou]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那个嚣张跋扈、嗜血如命的奸贼曹操。
而曹操身为盖世奸雄,对于汉宫深处那一对男女的心思,又如何不知?他也在提防,保全自己[ZiJi],防范威胁,同时又尽可能把事态控制在能够保持面子光的程度里。
这种各怀鬼胎的局面,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终于来了一个[YiGe]总爆发。《三国演义[SanGuoYanYi]》第六十六回《伏皇后[HuangHou]为国捐躯》对其进行了详细记叙。
说的是曹操年届六旬,又烦恼刘备、孙权的割据一方,脾气越来越大了,对汉献帝都动不动给脸色看。而汉献帝听说曹操想要自称魏王,早晚必将篡位,也是忧心忡忡,常与伏皇后[HuangHou]抱头大哭。
还是伏皇后[HuangHou]自告奋勇,写一封密信给自己[ZiJi]的父亲伏完,请伏完设法除灭曹操。汉献帝担心再遭到董承那样的结局,伏皇后[HuangHou]却慨然道:“旦夕如坐针毡,似此为人,不如早亡!”这样就坚定了汉献帝的决心。
自董承事件之后[ZhiHou],曹操加强了对汉献帝的监视,国戚、大臣想要见皇帝[HuangDi]都很困难了。所以,伏皇后[HuangHou]找来一位忠诚的太监穆顺,请他把自己[ZiJi]写的密信偷偷带出禁宫,送到伏完府上。
伏完看了伏皇后[HuangHou]的信,想出一条计策:由汉献帝下密诏,令江东孙权、西川刘备两处同时起兵讨伐曹操,使得曹操疲于奔命,外出迎敌,伏完再联络朝中的忠义之臣起事,内外夹攻。
想出计策后,伏完写了回信,托穆顺带回宫中。
客观说来,伏完这条计策很不错,比起董承寄希望于暗杀的孤注一掷来说,孙权、刘备的起兵,恰好是命中了曹操的软肋。然而,在皇城之中商量这种掉脑袋的大事,频繁书信往来,实在是太迂腐了一些。
穆顺出宫时已经被曹操的密探发现,等穆顺赶回去时,曹操就亲自在宫门外等着,要搜查穆顺身上。穆顺虽然忠心耿耿,毕竟没受过专业的间谍训练。他的密信藏在头发里,难免对帽子小心翼翼,结果被曹操看穿,搜出了伏完的书信来。
这下子,伏氏父女的计谋完全败露了。
曹操勃然大怒:想不到啊想不到,你伏氏也要步董氏的后尘!他连夜点起三千甲兵,把伏完家满门老小都拿下,顺带搜出了伏皇后[HuangHou]写的亲笔书
信。第二天,又命御林将军带兵进宫,收了伏皇后[HuangHou]的玺绶。接下来,一出比杀董贵妃[GuiFei]时还要惨烈的闹剧再度上演:
是日,帝在外殿,见郗虑引三百甲兵直入。帝问曰:“有何事?”虑曰:“奉魏公命收皇后[HuangHou]玺。”帝知事泄,心胆皆碎。虑至后宫,伏后方起。虑便唤管玺绶人索取玉玺而出。伏后情知事发,便于殿后椒房内夹壁中藏躲。少顷,尚书令华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后殿,问宫人:伏后何在?宫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开朱户,寻觅不见;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寻。歆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见魏公诉去!”后披发跣足,二甲士推拥而出。
且说华歆将伏后拥至外殿。帝望见后,乃下殿抱后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后哭谓帝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甲士拥后而去,帝捶胸大恸。见郗虑在侧,帝曰:“郗公!天下宁有是事乎!”哭倒在地。郗虑令左右扶帝入宫。华歆拿伏后见操。操骂曰:“吾以诚心待汝等,汝等反欲害我耶!吾不杀汝,汝必杀我!”喝左右乱棒打死。随即入宫,将伏后所生二子,皆鸩杀之。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朝野之人,无不惊骇。时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也。后人有诗叹曰:“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